寒烟暮雨度湘潭,嘹唳西风听不堪。
寄语虞罗休竞巧,为传边信到江南。
【注释】
闻雁:听到大雁南飞的消息。虞罗,指虞舜的后代子孙。竞巧,竞相精巧。边信,边境上的情报。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02)秋天,当时诗人从长安出发往湖南赴任,途经长沙,听到大雁南飞的消息,便写下了这首诗。全诗以景起兴,写雁北翔南飞的景象,抒发诗人对时局动荡的忧患之感,寄寓着渴望朝廷清明、国家安定的美好愿望。
“寒烟暮雨度湘潭”,起笔写眼前所见的景物。湘潭,即今湖南省长沙市。“寒烟”点出天气寒冷,暮雨蒙蒙,正是秋末冬初时节。此时,天寒水冷,一片萧瑟之景,而大雁却要在这寒风细雨之中飞向南方了。“嘹唳西风听不堪”,写大雁在凄风苦雨中飞行的情景。西风劲吹,雨打寒空,大雁鸣声嘹亮凄厉,使人不忍卒闻。“听不堪”,既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也表现了大雁在风中哀鸣的形象。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情景交融,十分贴切。
“寄语虞罗休竞巧,为传边信到江南。”这两句诗是诗人的议论和抒情的结晶。大雁南飞,本是天之常理,但诗人偏要从大雁的角度着想,说它们在天之涯、海之角之间,还要互相竞赛,争先恐后地飞往南方。言外之意,是希望统治者能像大雁那样,不要相互争斗,而要齐心协力,把国家的政事办好。同时,诗人又借大雁的口吻,传达给远方的亲人,告诉家人不要为朝廷的事操心,也不要担心边关的消息。最后,诗人还用一个巧妙的比喻,说明自己虽然远离家乡,但心系故土之情,如同大雁一样。这样,不仅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且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此诗虽短小精悍,但意境开阔,语言质朴,情真意切。它既表达了对国家政治状况的关注与忧虑,又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此外,诗人还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拟人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这也是其值得称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