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红尘识面初,谢家玉树更谁如。
春来梦后池塘句,俱属风前塞雁书。

【注释】

(1)袁上舍:指袁州(今江西宜春),袁州为唐时袁州刺史治所,故称袁州为岭南。袁州属湖南道,与岭南隔江相望,所以称为“归岭南”。

(2)谢家玉树:指南朝谢氏四世同堂的家族成员。谢灵运是谢家的始祖,他的后代有谢惠连、谢晦、谢庄等著名人物。他们都是出身名门望族,才学出众。这里指袁州出身世家。

(3)春风:指春天的气息。

(4)池句:池塘边,柳絮随风飘舞的景象。

(5)塞雁书:塞外传来的书信。塞雁,指大雁,因常在北方飞越边关,又称为“塞鸿”。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饮酒作诗,曾自号“六真居士”,其诗文多有豪放不羁之气。此诗是作者为好友袁上舍即将返回岭南而写的赠别之作。

首联点明送别的时间与地点,并表明了两人相识已久。“十载红尘”一句,既指十年的离别,又暗示了诗人和袁上舍的深厚交情。“谢家玉树”一句,则以“谢家”自比,暗指袁上舍也出身于名门望族,才华出众。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双方的交往之深,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袁上舍的敬仰之情。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袁上舍分别后的情景。“春来梦后池塘句”,意思是说,春天来了,梦中醒来时,池塘边的柳絮飞舞,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俱属风前塞雁书”,则是说,此时正值风起时节,大雁南飞,寄来的书信如同一封封塞外的信札。这一联巧妙地将梦境与现实联系起来,既表现出诗人对袁上舍的依依不舍之情,又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离愁别绪的画面。

尾联则进一步升华了全诗的主题。“俱”字用得极妙,它既表示诗人与袁上舍之间的共同经历,又暗示了两人虽然身处不同地方,但心心相印、情深意长。而“春风”、“塞雁”等意象,则更增添了这首诗的意境之美。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情感,成功地表现了诗人与袁上舍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彼此间的不舍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诗歌风貌和审美趣味的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