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崔二献称唐宋,丘起琼台辅圣明。
千载斯文闻后死,几人吾党续先生。
岭南三名相:指唐代张九龄、崔国辅和宋代丘潜三人。
张崔二献称唐宋:说这两位宰相的政绩与才能可与唐代的张九龄、崔国辅相提并论,也可与宋朝的丘潜相比。
丘起琼台辅圣明:说丘潜为皇帝辅助治理国家,像建起了一座琼楼玉宇一样美好。
千载斯文闻后死:千百年来,这些贤人死后,他们的名声传扬到后世。
几人吾党续先生:说我们这些人中,有几人能继续传承他们的思想学问。
张崔二献称唐宋,丘起琼台辅圣明。
千载斯文闻后死,几人吾党续先生。
岭南三名相:指唐代张九龄、崔国辅和宋代丘潜三人。
张崔二献称唐宋:说这两位宰相的政绩与才能可与唐代的张九龄、崔国辅相提并论,也可与宋朝的丘潜相比。
丘起琼台辅圣明:说丘潜为皇帝辅助治理国家,像建起了一座琼楼玉宇一样美好。
千载斯文闻后死:千百年来,这些贤人死后,他们的名声传扬到后世。
几人吾党续先生:说我们这些人中,有几人能继续传承他们的思想学问。
诗句原文: 女娲昔补东南天,一卷飞来落九仙。 光彩依稀陨房驷,嵯峨不受秦王鞭。 云为车兮风为马,箙勒累累满天下。 行人指点时惊疑,不知谁为历块者。 我生好古更怀奇,吴门练影时瞻驰。 不见周家穆王驭,惟疑汉代牧羊儿。 想应地灵毓神骥,九天时奉飞龙御。 译文注释: 女娲曾经修补了东南方的天空,卷轴从天而降,落在九位仙人身上。 光彩隐约中似乎陨落了房车的车轮,山势雄伟却无法承受秦始皇的鞭打。
【注释】 1. 山庄杂咏:写于山中别墅的诗文。 2. 自学为生理:指自给自足的生活。 3. 时拟鹿门人:时,时常;拟,仿效;鹿门,指东晋陶渊明,曾隐居山林,号为“五柳先生”。 4. 相从耦而耕:相随,相互;耦(ǒu),两两成对;耕,耕种。即结伴耕种。 5. 树艺与稼穑:树,种植;艺,栽培;稼(jià),庄稼;穑(sè),收割。指种植和收获农作物。 6. 小大名有营:小名,指农事劳动;大名
【诗句注释】 岱宗:指东岳泰山。齐宫祝厘:齐宫是帝王的宫殿,祝厘是祭祀时的一种礼,这里借指祭祀。祠官秩礼:古代祭祀时有专门的官职负责礼仪。嬴妇吹箫:嬴,即周朝的嬴姓女子,传说中善于吹箫的美女。冯夷:传说中的河伯,也作“冯风”、“冯翊”。击鼓:打鼓。灵之来兮锡予祉(zhǐ):神灵降临啊赐给我福禄。望而不见兮逍遥容与:远远地望去看不见他,我悠闲自在,自得其乐。旁有青鸟使:旁边有青鸟使者。授予黄庭经
大椿树为郭明龙太史所题 直到现在我承受着滋润,披拂着云烟,将要在广阔的土地上伸展枝叶而凌驾于苍天之上。 觉海菩提已成善果,牛山大木长在心田,那棵大椿树又有什么可加的呢? 君不见南山桥,北山梓,俯仰垂休自今古。 又不见燕山桂,惬山槐,流芳奕代何悠哉。 世间不朽终何物,惟有荣名万载难湮没。 试看古来树德人,岂与寻常卉木论岁月。 君家大椿之树亦如此,蒙庄所称似未喻其旨。 乔木何如有世臣,太史勖之而已矣
这首诗是武夷山的一首诗,诗人在描述武夷山的独特景观和自然之美。 “武夷山水真殊绝,几曲溪流几峰别。”这句诗表达了武夷山景色的独特之处。武夷山的山水之美,可以用“真绝”来形容,它有数不清的曲溪流和不同的山峰,每一处都各有特色。 “苍峦碧涧两斗奇,六六三三互明灭。”这句话描绘了武夷山上那苍劲的山峦和碧绿的涧水,它们互相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而“六六三三互明灭”则形象地描述了山与水之间的相互关系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这里风景优美,历史悠久。这首诗就是作者在游览武夷山时所作。 "浮丘勾漏俨伯仲" 这句话的意思是,武夷山的风景和结构之美,可以与历史上著名的浮丘、勾漏等地方相媲美,甚至更胜一筹。 "刀圭细细谈河车" 这句话的意思是,武夷山的自然美景如同刀圭一样细腻,而其山水之间的流转变化,就像谈论着河车一样生动有趣。 "至人玄默有深旨"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至人
岱宗吟 我寻青帝问真源,至人邀我登天门。 天门高高望何许,乃在咸池之阳岱宗之阯。 石磴萦纡十八盘,云根磅礴九百里。 厥初浑沌谁为凿,二仪中分列五岳。 帝遣大皞奠此方,岩岩巨镇雄廖廓。 洞天福地倚崔嵬,层霄万叠芙蓉开。 黄河如带,渤海一杯。 半夜见晓日,中岭兴云雷。 齐州九点苍茫若可辨,吴阊匹练指碧空而惊猜。 噫吁嚱,太山之高其不可极也,如此使人登之,飘飘乎若御冷风而超尘埃。 忆昔登封七十二氏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作者在旅途中,观山看水,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全诗语言流畅、自然,富有情韵。首联“弥楫依河渚”点明地点和时间,写出了早晨出发的情景;“凉飙起朝露”描写了清晨天气凉爽的景象,为全诗定下了清幽的基调。颔联描绘出一幅辽阔宁静的乡村画卷,“多幽趣”点明了景色的迷人之处。颈联进一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名利看淡的心态。 【答案】 译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欹器图》。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这首诗是作者在鲁人庙中看到欹器(一种古代的容器,形状倾斜)时有感而作。 2. 欹器的形状和功能与自然界的万物相呼应,如“虚侧满乃覆,中正斯不偏”就是这个道理。 3. 古人制作器具时往往借鉴自然,这是古人观察事物、制造器具的一种方法。 4. 近来那些擅长绘画的人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们的才华令人惊叹。 5.
【注释】 陈生:指唐代诗人陈子昂。 英敏非凡士:聪明敏捷,与众不同的男子。 十龄妙契丹青理:二十岁时就能写得很好了。 天机纵横若有神:他的才思横溢,如天地之机般纵横交错。 笔端错落云烟起:他笔下的字如同天空中的云烟一样错落有致。 潇然意兴移江湖:他的意兴自由,仿佛能移动江湖一样。 东风一夜草新绿:春天的风一夜之间让草木变绿。 青山四顾迷童奴:四周的山峦望去令人陶醉。 大牛昂藏似人立
【注释】 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三名相:指唐代的张九龄、李朝威、韩休三大臣。龙潜起:比喻人有才学而未被重用。何如:怎么比得上。南海凤孤骞:指汉武帝时,东方朔自比为南方之鸟,见《汉武故事》。执鞭:驾车用的皮鞭,这里借指为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当时名臣的讽刺。首句“岭南三名相”,点明主题。次句“东海北海龙潜起,何如南海凤孤骞”,以龙潜起与凤孤骞作对比,讥刺岭南三位宰相如蛟龙潜伏未出
岭南,一个充满魅力和传奇的地方。在这里,有三位杰出的宰相,他们分别是丘文庄、张文献和庾岭门人。他们的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长河。 首句“庾岭开门拜始兴”,描绘了庾岭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底蕴。庾岭,作为庾信家族的发源地,其历史和文化积淀深厚,象征着家族荣耀和辉煌的起点。这里的“开门”意味着开启大门迎接贵宾或贤士,而“始兴”则是始兴公的封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开端和荣耀。
【注释】 (1)袁上舍:指袁州(今江西宜春),袁州为唐时袁州刺史治所,故称袁州为岭南。袁州属湖南道,与岭南隔江相望,所以称为“归岭南”。 (2)谢家玉树:指南朝谢氏四世同堂的家族成员。谢灵运是谢家的始祖,他的后代有谢惠连、谢晦、谢庄等著名人物。他们都是出身名门望族,才学出众。这里指袁州出身世家。 (3)春风:指春天的气息。 (4)池句:池塘边,柳絮随风飘舞的景象。 (5)塞雁书:塞外传来的书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无题》。诗中描述了一位女子在侍立于樽前,她的香气如同粉黛一样迷人。她飞梦到了襄王,仿佛置身于阳台之上。然而,她并没有因为司空错的失误而感到痛苦。 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 - 侍立樽前粉黛香:这位女子侍立在樽(酒杯)之前,她的香气犹如粉黛一般迷人。粉黛通常指的是女子的妆容,这里比喻为香气。 - 阳台飞梦到襄王:她飞梦到了阳台上的君王,也就是传说中的楚怀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特点、语言风格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无题”要求赏析诗句的意象;然后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再次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表达的情感,最后进行总结。 “芙蓉帐暖燕双栖”,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芙蓉帐”,即绣着芙蓉花纹的帐子。这里以“芙蓉帐”为背景,渲染出一种温馨的气氛。“暖”字写出了帐内的温暖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时,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及作者的感情,然后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效果,最后结合全诗的内容和主题进行分析。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诗歌的内容,答题格式如下:“……表现了……(或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据此具体作答即可。 “曾闻清介饮琼浆,更听寒声急可伤”,首句是说,我曾听到高洁的蝉在喝着甘甜的美酒,更听那凄凉的鸣叫声,不禁悲从中来。“清介”:指纯洁高雅;“琼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