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命出西郊,散步东林下。
凉飙肃高秋,物色净堪把。
慈云归晚岫,慧日低平野。
入门礼空王,偃息无冬夏。
隐几意沉冥,支颐类潇洒。
莲衾拥贝衲,四坐俱幽雅。
古刹劫何年,废庑馀残瓦。
遥忆西来时,传灯从白马。
忘言设教诠,住想拚身舍。
乾坤一蘧庐,万物一土苴。
本无梦与醒,庄蝶纷虚假。
悠悠经几劫,此意知应寡。
朅来倚绳床,辗转学般若。
形骸念拘束,幻妄甘聊且。
何日投名山,一入远公社。
请证无生言,抑亦先觉者。
【注释】
衔命:奉命出征。出西郊:从西郊出发。散步:漫步。东林下:指寺院东边的树林中。凉飙:清凉的风。肃高秋:使秋天更加肃清、高峻。物色:景物。净堪把:可以随意赏玩,不拘束于形式。慈云:佛家称慈悲为“慈云”。晚岫:傍晚的山峰。慧日:佛教称佛性为“慧日”。低平野:低洼平坦的地方。入门礼空王:进入佛寺,参拜佛祖像。偃息:安然休息。无冬夏:没有四季变化。隐几:坐卧时倚靠在矮几旁。意沉冥:心境深沉宁静。支颐:托着腮帮子。类潇洒:类似潇洒。莲衾:用莲瓣做的被子。拥贝衲:裹在身上的衣服是贝叶编成的。四坐俱幽雅:全房间都显得幽雅。古刹:古老的佛寺。劫:佛家语,指时间久远、灾难重重。废庑余残瓦:废置不用的屋檐上还残存着破瓦。遥忆西来时,传灯从白马:回忆当初西行取经的途中,曾由白马驮着佛像(如来佛)前往印度。传灯:佛教用语,指传播佛法。从白马:指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道后,曾乘白马从印度返回中国,途经流沙河时,弟子们将佛牙舍利奉上,作为求法的信物。忘言设教诠:无言地传达教义。住想拚身舍:住在心中,舍弃身体。乾坤一蘧庐:天地间就像一间草庐一样简朴。万物一土苴:万物都是泥土制成的。本无梦与醒,庄蝶纷虚假:本来不存在梦和醒的差别,庄周蝴蝶之喻也不过是虚幻不实的东西。悠悠经几劫,此意知应寡:《法华经》说:“生死轮回,无边无际,不知过了多少劫,但知道已经很多了。”悠悠:长久的样子。此意:这个意思。知应寡:应当知道的很少。朅来倚绳床,辗转学般若:忽然来到一张绳床上坐着,不停地学习般若波罗蜜多的道理。形骸念拘束,幻妄甘聊且:形体的束缚,世俗的拘束,这些虚幻的东西就姑且放任自流吧。何日投名山,一入远公社:什么时候能到名山中去修行,最终融入佛门的社中呢?请证无生言,抑亦先觉者:《法华经》有“请诸菩萨,皆发无上正等心,同发大愿”的一段,这里借用其义。请证:请诸位菩萨发心修道。无生言:即《妙法莲华经》(又称《无生经》)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一切生命都有佛性。抑亦:或者,也是。先觉者:觉悟的人、先知者。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历名山佛寺时所作。诗中通过描写寺庙的环境、僧人的生活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首联写诗人奉命出西郊,游览东林寺,领略山林景色,以表现他对山林生活的向往。颔联写山林中的气候特点,并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景色,突出了山林的清高脱俗。颈联写僧人生活,表现了他们的闲适自在。尾联写诗人自己,表达了他对世事的看法和态度。整首诗以写景为主,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