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吕梁悬水三十仞,盘涡转地石流迅。开凿疑留鬼斧工,胥涛鲧浪不停瞬。
昔我维舟向此行,排山倒海势崩腾。百夫牵挽不得进,十步九折时洄潆。
迩来沙嘴高于石,沧桑转盻俱陈迹。二洪上下成安流,行人无事惊辟易。
辛苦官家事啮桑,投璧沉马犹皇皇。往事徒闻说坡老,镌功勒石今昂藏。
模糊半已迷蝌斗,纵横错落龙蛇走。笔峰似与洪争奇,千秋遗迹同岣嵝。
我生好古更怀贤,摩挲巉刻成新篇。吁嗟,吕梁可平碑可灭,惟有高名终古常流传。
【注释】
吕梁:指吕梁山。
悬水:山泉。
盘涡(wō):回环的水流。
胥涛:大波浪。
鲧(gǔn):人名。相传是禹的父亲。
辟易:恐惧而躲避。
啮桑:吃桑树。比喻辛勤劳动。
投璧沉马:传说中,有人献玉璧给秦王以表忠诚,秦王不信,用箭射之,玉璧落地化为龙;又有人献千里马,秦王欲得其毛,马毛尽落,遂将马投入黄河,马毛随流而逝。这里借指为国效力的人。
坡老:唐代诗人杜甫的别称。
篆(zhuàn)功勒石:雕刻铭文于石碑上。
模糊半已迷蝌斗:指文字模糊不清。
错落:纵横交错。
笔峰似与洪争奇:指笔锋如同与巨浪相竞争。
岣嵝(yǒu):山名,在今湖南省衡山县西南。
摩挲巉刻(chán kè):用手摩挲、琢磨。巉刻:陡峭、突出的岩石雕刻。
新篇:新作品。
吁嗟:叹息词,表示感叹的意思。
高名:崇高的名声。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八句,可分为四组,每组两句一韵。前两首各写一段历史,第三、四句则分别点出作者的感慨。最后两句总括全文,表明作者对吕梁山的感情。
第一组:先写吕梁山的险峻。“君不见吕梁悬水三十仞”一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题目中的“行”,并写出吕梁水的高度。“盘涡转地石流迅”二句进一步描绘了吕梁水的湍急和漩涡状的特点。这两联写山,突出山的峻峭和水流的迅猛。
第二组:写当年人们为了修建这座山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但至今却看不到一点效果,反而被洪水冲走了,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吕梁山险峻的特点,也暗示了修山者的努力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第三组:写吕梁山上的景色。“迩来沙嘴高于石”二句写山势的变化,由陡变缓,由险变得平缓。“沧桑转盻俱陈迹”二句则是说经过时间的洗礼,昔日的山川已经不复存在,只有遗迹尚存。这两句既表现了历史的变迁,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第四组:写吕梁山的美景。“二洪上下成安流”二句描述了山下的两条河流都形成了安全流畅的河道,使行人得以安全通行。这两句赞美了吕梁山带来的便利和益处。
第五组:写吕梁山的美丽景色。“辛苦官家事啮桑”二句描写了官家们为了治理吕梁山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他们不仅吃着桑树,还投下玉璧、骏马以示忠诚,但他们的努力却被洪水所吞没。这两句既体现了人们对官家的同情,也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怀念。
第六组:写吕梁山的历史意义。“往事徒闻说坡老”二句回顾了历史上关于吕梁山的一些传说,如投璧沉马、篆功勒石等。这些传说都是古人对吕梁山的一种赞美和敬仰。
第七组:写吕梁山的历史影响。“摩挲巉刻成新篇”二句表达了作者对吕梁山的新的认识和感悟。他认为吕梁山不仅是一处险峻的地方,更是一处值得赞美的美景,他要用笔墨来记录下这一美丽的地方。
第八组:总结全文,表达情感。“吁嗟,吕梁可平碑可灭,惟有高名终古常流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吕梁山的感慨。他认为虽然吕梁山可能已经被修复或重建,但它的美丽和历史意义是无法抹去的。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吕梁山的喜爱之情,希望吕梁山能够永远保持它的美丽和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