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望不尽,双鸥飞自闲。
沧溟沦碣石,落日照榆关。
远屿烟波黯,孤城海气寒。
因之叹秦客,从此觅三山。
舟中杂兴
四野望不尽,双鸥飞自闲。
沧溟沦碣石,落日照榆关。
远屿烟波黯,孤城海气寒。
因之叹秦客,从此觅三山。
注释:
- 四野:四周的田野或景色。
- 望不尽:看也看不完。
- 双鸥:两只海鸥。
- 沧溟:沧海。
- 沦:沉没。
- 碣石:地名,今河北省乐亭县东北。
- 落日:太阳西下。
- 榆关:指古代边塞上的关口。
- 远屿:遥远的岛屿。
- 烟波黯:云雾弥漫,水面模糊不清。
- 三山:道教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译文:
四周田野望不尽,双鸥在海上自在地飞翔。
沧海无边连着碣石,夕阳映照在边关。
遥远的海岛被烟雾笼罩,孤城在海边显得格外寒冷。
我因此而叹息曾经的秦客,从此寻找通往三山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乘坐船只时所感而作,通过描绘海上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的感慨。
首句“四野望不尽”,描绘了辽阔的田野和无尽的远方,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接着,“双鸥飞自闲”则通过双鸥的自由飞翔,传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超然的情感。
第二句“沧溟沦碣石”,以沧海为背景,暗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同时,“沦”字的使用,增添了一种深沉、悲壮的氛围。第三句“落日照榆关”,则将夕阳的温暖与边关的寒冷形成对比,反映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第四句“远屿烟波黯”,描绘了遥远岛屿的朦胧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感慨。最后一句“孤城海气寒”,则通过海风的寒冷,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冷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