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堂违色养,蒿里閟音容。
五鼎悲何及,三泉梦可通。
断机疑自织,时服尚亲缝。
慈竹当轩翠,宜男绕砌红。
训儿敦礼乐,呼妇出帘栊。
共献三春酒,俄惊五夜钟。
屋梁低曙月,庭木咽秋风。
自喜频相见,那知总是空。
茫茫蓼莪恨,千载复何穷。
【注释】
梦萱堂:诗人晚年在成都草堂定居后,为纪念其妻子孟氏所建。孟氏去世已久,诗人时常思念她的音容,此诗即作于此时。萱(xuān):忘忧草,又名“金针菜”。
违色养:指孟氏逝世。色养,指妻子的抚育和照顾。杜甫曾说:“有子不教如己有。”此处指自己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愧对妻子。
蒿里:古称墓地为蒿里。閟(bì)音容:指妻子的音容。閟音,闭藏之意。一说音容闭藏,意谓妻子死后,其音容不再出现。
五鼎:泛指丰盛的饮食。何及:何能及时。
三泉:指地下。传说人死魂归,入土三日化为乌有,故云“三泉梦可通”。
时服:指丧服。时服犹常服,亲缝:亲自缝制。这里用一个反衬的手法,说明妻子生前对自己非常体贴入微。
慈竹:指孟氏生前喜爱的竹子。当轩:指屋檐下。翠:指竹子青翠的叶子。
宜男:指家中的儿子。绕砌:绕着台阶。红,形容儿子的可爱。
训儿敦礼乐:教诲儿子要学习礼节、音乐。敦,教导。敦礼乐:敦,厚的意思,敦礼乐:指教导孩子们学习礼仪知识。
呼妇出帘栊:叫妻子出来。帘栊:窗棂。古代窗户上安装有帘子,所以叫帘栊。
共献三春酒:共饮春天的美酒。三春,指初春、仲春、晚春三个季节。
俄惊五夜钟:忽然听到五更时的钟声。
屋梁低曙月:屋梁上的月亮低垂。曙月,指晨星,黎明的月亮,也指早晨的月光。
庭木咽秋风:庭院中的树木被风吹得发出呜咽之声。秋风吹落叶,故云“咽秋风”。
自喜频相见,那知总是空:我高兴的是与妻子的频繁见面,哪知道这都是虚幻的空幻,不能长久。
茫茫蓼莪恨,千载复何穷:无尽的悲哀,千年之后还是如此,永无穷尽。蓼莪(liǎo é),一种草,古人用来祭祀。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冬,避乱至成都时的一首悼亡诗。当时他与妻妹结婚才一年,妻子就病亡了,他写下此诗来追悼亡妻。
每句七字,押韵平仄协调,格律工整。前四句写妻子生前之恩情,后四句写妻子去世后的哀思,前后照应,感情沉痛。全诗构思巧妙,语言质朴,情感深挚,堪称杜甫悼亡诗中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