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封山峤寒不开,白雪散乱随风来。
萧萧茅屋读书处,一夜化作琼瑶台。
望中可是襄阳客,驴背吟诗傲寒色。
兴来何用作推敲,佳句惊人陡然得。
灞桥薄暮犹未还,水声激激天风寒。
后来作者谁可攀,空馀胜事留人间。

【注释】

霁雪图:描绘雪后景象。

云封:云雾遮蔽。

山峤寒不开:山岭上积雪,寒气逼人,不能融化。

白雪散乱随风来:大雪飘落下来,纷纷扬扬,像白色的羽毛一样在空中飞舞。

萧萧茅屋读书处:形容读书的地方简陋、清贫。

一夜化作琼瑶台:一夜过后,原本简陋、清贫的茅屋变成了琼瑶般的美丽世界。

望中可是襄阳客:在远处眺望,是不是那位来自襄阳的客人?襄阳是古代地名,这里代指游子。

驴背吟诗傲寒色:背着驴在雪地上行走时,一边欣赏着美丽的雪景,一边吟诵着诗歌,傲视着寒冷的天气。

兴来何用作推敲:兴致来了,何必还要去斟酌推敲呢?推敲是指反复琢磨、修改文字。

灞桥薄暮犹未还:傍晚时分,我仍在灞桥边没有回来。灞桥是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是长安通往东都洛阳的重要交通要道。薄暮时分即傍晚时分,天色渐晚,天色已近黄昏之时。

水声激激天风寒:河水的声音响亮而有力,天空中的寒风也更加猛烈。激激形容声音响亮有力,激激的读音为jī jī。

后来作者谁可攀:后来有谁能攀登上这美好的境界呢?攀是比喻,意指攀登、到达。

空馀胜事留人间:只有这些美好的事情留在世间,让人们欣赏和怀念。胜事指的是美好的事物,空余则表示剩余、剩下的。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雪后登山赏景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首句描绘了山岭上积雪的景象,用“云封”来形容云雾遮蔽山峰,突出了景色的壮丽;“白雪散乱随风来”则描述了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仿佛白色羽毛一般在空中飞舞。第二句通过“萧萧”二字,营造出了一个寂静、清冷的氛围。第三句则是诗人在茅屋读书的场景,虽然简陋但充满诗意。第四句则将时间推移到一觉醒来,诗人已经站在了美丽的雪景中,仿佛一夜之间就来到了一个琼瑶般的世界。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雪后的灞桥边行走的情景,他背着驴在雪地上行走时,一边欣赏着美丽的雪景,一边吟诵着诗歌,傲视着寒冷的天气。末联抒发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