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多黄子,讲堂清昼阴。
峨冠惊野鸟,丹荔杂青衿。
时有蓑笠伴,迥无车马音。
忽思成过访,欣遇碧山岑。
译文:
避暑山中十咏睡起我的道路多黄子,讲堂清昼阴。
峨冠惊野鸟,丹荔杂青衿。
时有蓑笠伴,迥无车马音。
忽思成过访,欣遇碧山岑。
注释:
- 吾道多黄子:指我道路多黄子(即诗人),黄子为古代隐士的自称。
- 讲堂清昼阴:指夏日炎炎之时,讲堂里显得十分安静和幽静。
- 峨冠:指头戴高高的帽子。
- 丹荔:一种水果,颜色红艳如同丹砂一般。
- 青衿:古代学生所穿的衣服,青色,领口有白色边缘。
- 时有蓑笠伴:有时会有披着草编蓑衣、戴着斗笠的人陪同。
- 迥无:远离。这里表示四周非常寂静。
- 车马音:指马车行驶的声音。
- 忽思成过访:忽然想起王成曾经拜访过他。
赏析:
《避暑山中十咏》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组诗作品,共十首。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山中的避暑生活和与友人交往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联“吾道多黄子,讲堂清昼阴”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身份和环境。诗人以“多黄子”自谦,表明他是一位隐居的隐士;而“讲堂清昼阴”则描绘了夏日炎炎之时,讲堂里显得十分安静和幽静的氛围。
颔联“峨冠惊野鸟,丹荔杂青衿”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他头戴高高的帽子,引起了鸟儿的惊恐;而在衣服上,红色的荔枝点缀在青色的衣衫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颈联“时有蓑笠伴,迥无车马音”表现了诗人的隐居生活。他有时会有披着草编蓑衣、戴着斗笠的人陪同他度过时光;但他周围的环境却远离了喧嚣与繁华,只有宁静的山林和悠扬的鸟鸣声相伴。
尾联“忽思成过访,欣遇碧山岑”则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当他忽然想起王成曾经拜访过他,便感到非常高兴和欣喜。而当他在碧山之上偶遇王成时,更加加深了他们的友谊和默契。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寻找到一片宁静之地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