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羁客落天涯,两见青春管物华。
黄鸟相呼如唤友,杏花虽好不为家。
平川渺渺际烟树,远戍悠悠隐暮笳。
惟有萝峰旧时月,傍人深夜印晴沙。
【诗句解释】
安德道中杏花盛开感而赋此:在安德道上看到杏花盛开,感慨而作诗。安德,指唐安德府(今甘肃张掖)。
一从羁客落天涯,两见青春管物华:自从流落天涯成为旅人,又两次见到青春的繁华景象。管,管领,这里指春光。
黄鸟相呼如唤友,杏花虽好不为家:黄色羽毛的小鸟相互呼唤,好像在招呼同伴,但它们虽然美丽却并不归巢。杏花虽然美好却不能称之为家园。
平川渺渺际烟树,远戍悠悠隐暮笳:广阔的平原无边无际,远处烟雾笼罩着树木,远戍的军号悠扬地传来,在夜色中隐约可以听到。
惟有萝峰旧时月,傍人深夜印晴沙:只有那萝峰上的明月依然如旧,映衬着夜晚的沙滩,让人感到宁静和安详。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全诗以“安德道中杏花盛开感而赋此”为题,描绘了在旅途中看到美丽的杏花,引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比黄鸟与自己的处境,表达出虽然身处异地,但心中始终怀念着家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边塞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首句“一从羁客落天涯”,直接点明自己的身世背景,即曾经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这句中的“羁客”一词,表达了自己曾经身在异乡,远离故土的心情。
次句“两见青春管物华”,则是从视觉角度出发,描述了自己所见之景。春天的景色总是让人心旷神怡,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自己只能远隔千里之外,看着这繁华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寂寞。
第三句“黄鸟相呼如唤友”,则是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鸟比喻成自己的朋友,表达了自己对黄鸟的羡慕之情。尽管黄鸟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天空中,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但自己却被束缚在这片土地上,不能自由地飞翔。这种对比更加凸显出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第四句“杏花虽好不为家”,则是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虽然杏花的美丽让人陶醉,但它并不能给自己带来温暖和幸福。这里的“杏花”并非真正的杏花,而是用来形容那些在外漂泊的人,他们的心中虽然向往着家乡的美好,但却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境。
第五句“平川渺渺际烟树”,描写了一个辽阔的平原景象。这里的“平川”指的是广阔的土地,象征着国家和民族的广阔胸怀;而“烟树”则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种描绘手法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体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第六句“远戍悠悠隐暮笳”,则是对前一句的补充和深化。这里的“远戍”是指边疆上的军营,象征着国家的安危和边疆的稳定;而“暮笳”则代表着夜晚的氛围和声音。通过描绘这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最后一句“惟有萝峰旧时月,傍人深夜印晴沙”,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这里的“萝峰”、“旧时月”和“晴沙”都是诗人心中的意象和寄托。萝峰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山峰,寓意着坚韧不屈的精神;旧时月则代表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寓意着怀旧和留恋;晴沙则代表着平静和安宁的生活。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和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