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为客未从容,几度思春春正逢。
缑岭自应归子晋,河汾今已老文中。
呼童早辨看山屐,载橐遥携刻石工。
便向青萝依大隐,即从中洞访双峰。

【注释】

①孤城:指京城长安。为客:指在京城当官的客人。未从容:没有从容的时间。

②几度,多次。思春:思念春天。逢:遇到,相逢。

③缑岭:山名,在今陕西周至县南,传说中道士子晋得道成仙就从这里飞升。归:归去,归向。子晋是传说中的古代贤士,以琴而闻名于世。

④河汾:即河东,古郡名,今山西永济市。老文:指王羲之,字逸少,晋朝书法家。文中,指王羲之的字。

⑤呼童:招呼仆人。早辨:很早就辨别清楚。看山屐:登山用的木屐。

⑥大隐:大隐居山林。依大隐:依附在大隐隐居之地。青萝:一种青色的草,这里指山野,借以比喻隐居之处。双峰:指华山中的两座山峰,传说中道教仙人居住之所,也泛指仙境。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诗人在长安为官时,曾游览过许多山水胜地,这首《除夕二首》是他写的其中第二首。

第一首的前四句写他初到长安时的寂寞心情。“孤城”两句说自己像一位远行的客人一样,还没有找到消遣闲暇的适当方式;“思春”两句说自己多少次地怀念着春天,可是正当春天到来的时候,自己还在孤城里。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初入京城时的孤独和无聊之感。

第三、四句是说,自己应当回到故乡中去,可是故乡已经老了。这里的“缑岭”,指的是缑氏山,也就是传说中神仙子晋修炼成仙的地方。“河汾”,指的是黄河和汾水交汇之处,王羲之的故里。这两句诗既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又表明了自己不愿做官的决心。

第五、六句写自己要早早地辨别出登山的工具(看山屐)并把它带上山去;还要携带上一些雕刻石头的手工具(刻石工),以便在山上工作。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准备。

第七、八句描写了诗人在山中行走的情景和打算。“便向”两句说,自己打算沿着大隐居处周围的青藤攀缘而上进入深山;“即从中”三句是说,自己打算从华山的中洞进去访问两位仙人,希望在那里得到他们的指点。这几句诗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前四句是说自己的心情,后八句是说自己的行动和打算,最后两句是说自己想做的事情。前后相互呼应,浑然一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韦应物生活在唐玄宗开元盛世到唐肃宗乾元元年(713-759年)之间,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富有真情实感,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简洁明快、流畅自然,不事雕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夜雨寄北》等都是他的著名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