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于闻见忆登楼,满目清溟失众丘。
学溯程朱元是派,运逢唐宋已成秋。
禅关了悟悲三昧,儒业词章自九流。
却喜离明当午会,迩来文献属南州。
【注释】
①闻见:指所见到的景象。登楼,此处借代登高远望。清溟,大海。失众丘,失去众多丘陵的景观。
②学溯:学问上溯源。程朱,即程颢、程颐,朱熹,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元是派,指南宋朱熹的学说。唐宋,指唐代和宋代,这是理学发展成熟时期。
③禅关:佛教禅宗的门户。了悟:彻底领悟。三昧,佛教语,意为禅定的境界。悲三昧:指对世事的深刻体会和理解。
④儒业词章:指儒家的学业和文辞文章。自九流:指儒家的九种学术流派。
⑤却喜:庆幸。离明当午会,即太阳正午的时候会面,比喻在关键时刻相遇。迩来文献属南州,指现在南方有丰富的文献资料。
【赏析】
这首诗以答谢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诸友的思念之情。诗中既抒发了作者对于时局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全诗构思独特,寓意深远,语言简练有力,富有哲理性。
首联“每于闻见忆登楼,满目清溟失众丘”,诗人回忆起曾经登高远望的经历,感慨时光荏苒,人事已非。这里通过登高远望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往事的回忆。
颔联“学溯程朱元是派,运逢唐宋已成秋”,诗人追溯到古代儒学的发展脉络,指出自己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一个秋天。这里运用了“元是派”这样的词语,表示自己对于传统儒学的认同和继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忧虑。
颈联“禅关了悟悲三昧,儒业词章自九流”,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境界。他认为自己在禅宗上能够彻底领悟,而在儒家学问上也能有所成就。这里的“三昧”和“九流”都是佛教用语,分别指禅宗上的禅定境界和儒学上的九种学术流派。
尾联“却喜离明当午会,迩来文献属南州”,诗人庆幸能够在太阳正午的时候与友人相聚。这里的“南州”指的是南方地区,象征着繁荣昌盛的时代。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南方文化的重视以及对当时社会繁荣景象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观。同时,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流畅,充满了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