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桥忽荐秋风馆,送子重逢江上舟。
十里海山原自到,五年羁泪向谁收。
孤臣捧檄情何剧,圣主怜才召以优。
共咏白蘋深一醉,高嗟吾土倦登楼。

【注释】:

柳桥:指送别之地。秋风馆:秋风起时,馆舍凄凉。

孤臣捧檄情何剧:身居异乡的臣子捧着征召文书的心情是何等悲痛啊!

圣主怜才召以优:皇帝怜惜我的才能,召我用人。

共咏白蘋深一醉,高嗟吾土倦登楼:一起饮酒吟诗,抒发感慨。

【赏析】:

《送良会陈同年被召还任新喻尹》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写于作者送友人赴京途中。诗人在临行之前,对友人的遭遇表示同情和关切,勉励他到任后要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最后两句抒发诗人自己仕途不达的感慨之情。全诗写得含蓄蕴藉,情真意切。

首联“柳桥忽荐秋风馆,送子重逢江上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并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柳桥忽荐秋风馆”,秋风萧瑟,寒气逼人的秋天,正是人们容易伤感的时候,更何况是分别之际呢?而“柳”又常常与别离相联系,“送子重逢江上舟”既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哀伤。

颔联“十里海山原自到,五年羁泪向谁收。”表达了诗人对远去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远离故乡的感伤和无奈。“十里海山原自到”表明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踏上新征程的祝福和期盼;而“五年羁泪向谁收”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离别的痛苦和对朋友的深深思念。

颈联“孤臣捧檄情何剧,圣主怜才召以优。”表达了诗人自己仕途不达的感慨之情。“孤臣捧檄”,意味着自己身居异乡,无法施展才华,只能默默承受着孤独和辛酸。“圣主怜才”,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皇帝的认可和重用。

尾联“共咏白蘋深一醉,高嗟吾土倦登楼。”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共咏白蘋深一醉”,意味着在离别之际,他们共同畅饮,尽情地享受这难得的相聚时光。“高嗟吾土倦登楼”,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异地、无法施展才华的感慨和无奈。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却充满了深深的情感和无尽的思念。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送别的场景之中。同时,诗人通过对友人的描绘和自己内心的刻画,展现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