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好指天,岂识天之体。
遥望苍霭间,极目混茫里。
讵知大化下,咫尺皆玄轨。
精粗本无间,远近自一理。
清虚老氏兴,顿悟禅宗起。
平地说相轮,悬想非所拟。
知崇而礼卑,圣人有明旨。

译文

世人都喜欢仰望天空、指天为尊,却不知道天的本真面目。
在遥远的苍茫之间,我极目远望,看到了天地万物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
殊不知,大自然的化育之下,世间的一切都在遵循着宇宙间的玄妙法则。
无论是精细还是粗犷的事物,其本质都是没有差别的,远近之间的事物都有内在的逻辑。
道家的清虚之学兴起,禅宗顿悟的教义也随之而来。
平实的语言讲述相轮的道理,而悬想并非我所能够比拟的。
懂得尊崇而又礼敬卑微,这是圣人的明确教导。

注释

  1. 世人:此处指的是那些过于追求表面现象的人们。他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象,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
  2. :喜爱。
  3. 指天:仰望天空,指称天。
  4. :难道。
  5. :本体,即本质。
  6. 苍霭间:形容天空中云雾缭绕的景象。
  7. 混茫里:混沌迷茫的地方。
  8. :竟然。
  9. 知崇:知道尊重。
  10. 礼卑:以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人。
  11. 明旨:明确的教导。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人”和“圣人”,强调了对自然法则和宇宙大道的认识与理解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描述,表达了对道法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要谦逊自省,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更加深入地探索自然和社会的真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