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食于今,帝显其光。
迄于继世,莫之与京。
奕奕藩侯,荆越是疆。
奠我南服,神武维扬。
酋獞是慑,下民孔宁。

【注释】

庙食:古代指为帝王祭祀时,用肉和黍米等祭品。帝显其光:指皇帝显示他的伟大。迄:到。奕奕: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藩侯:封国诸侯。荆越:指长江以南的蛮夷之地。奠:安顿、安定。神武:指威武。獞:古代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下民:百姓。

【赏析】

此诗写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当时吐蕃侵扰中原,唐廷大举征讨,诗人因曾参与征讨吐蕃有功,受到朝廷的赏赐。这首诗是诗人受奖后所作,以歌颂朝廷功德为主旨。

首联说,现在庙里供奉着陶弘景这位伟大的祖先,他的光辉照耀着后世;“帝显其光”,即“帝显其德”。

颔联说,自陶弘景以来,历代帝王都把他当做楷模,没有能跟他相匹敌的了。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的道教思想家、炼丹术家,他隐居茅山,炼制仙药,著有《真诰》一书传世。“继世”指后代子孙。“莫之与京”,即“莫与京同”,意即没有谁能够比得上。

颈联说,陶弘景的子孙遍布四方,他们都是雄壮的藩国诸侯。“荆越”指长江以南一带,这里指江南地区。“奠我南服”意为“安抚我的南方疆土”。“维扬”是扬州的别称,这里借指江南地区。“神武”指强大的武力,这里指唐朝的强大武力。“酋獞”指少数民族的首领。“慑”是动词,意思是使……害怕。“下民”指百姓。“孔宁”意为“非常平安”、“很安全”。

尾联说,那些少数民族首领被我们的强大武力所威慑,百姓们因此生活得很太平无事,安居乐业。“酋獞是慑”,意为酋长们被我们的武力所威慑;“下民孔宁”,意为百姓们因此生活得很平安、很安乐。

这首诗通过赞颂唐朝的强大武力来歌颂陶弘景的伟大功绩;全诗气势恢宏,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富有文采,是一首成功的咏史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