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浮岚半有无,轻烟淡荡月模糊。
彭郎隔水休相唤,别是人间一小姑。
诗词名:《十六夜孤山看月歌四首》
江上浮岚半有无,轻烟淡荡月模糊。
彭郎隔水休相唤,别是人间一小姑。
此诗出自明朝王稚登之手,共四首,皆以观月为主题。每一首诗描绘了一个独特的夜晚观月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每句诗都充满了意境和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第一首《千顷寒波看月生》描写了在月光下江面上的景象。”千顷寒波看月生”,这里的“千顷”形容江面宽广,波光粼粼,仿佛无边无际;“寒波”则暗示了夜晚的寒冷,月光洒在水面上,形成一片片波纹,宛如一幅动态的水墨画。“半江微暗半江明”则进一步细化了画面,一半河面被月色笼罩,显得朦胧而神秘,另一半则清晰可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首《山僧手种门前树》则转向了诗人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山僧手种门前树”,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门前种下的一棵树,它见证了岁月的流逝,也记录了诗人的情感。”记得潮痕与树平”,诗人通过回忆起每一次潮水的涌动,感受到树木与潮水的亲密接触,仿佛它们之间有着不解之缘。
第三首《千顷寒波看月生》与前两首有所不同,它更多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千顷寒波看月生”,这里的“千顷”依然是广阔的江面,但这一次诗人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月亮本身。”半江微暗半江明”则是对前面景象的延续,但这次的月亮更加明亮,照亮了整个江面,也照亮了诗人的心房。
最后一首《彭郎隔水休相唤》,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江上的月亮比作一个美丽的女子。”彭郎隔水休相唤”,这里的彭郎可能是对月亮的一种称呼,表示诗人不希望打扰这美好的夜晚,而是选择静静地欣赏。最后一句”别是人间一小姑”,则是诗人对这位“小姑”(月亮)的赞美,她不仅美丽,而且与众不同,仿佛是人间少有的珍宝。
这几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它们通过细腻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夜晚,感受诗人的孤独、喜悦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