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千金手自裁,片鸿遥托渡江来。
只应不隔嫦娥面,月里封题月里开。
【注释】
十八夜:指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黄六秀才:即黄裳,当时任礼部主事。都下书:京城中的家信。以前:过去。中秋十三夜:指前一年的中秋节晚上。发:寄出。一纸千金:比喻书信珍贵。手自裁:亲手剪裁成两半。片鸿遥托:一片孤雁被风吹到江上来。渡江来:渡过长江来到作者这里。只应不隔嫦娥面,月里封题月里开:只有天上的月亮才能阻隔(你)与我的见面,(我)在月宫给你写信,让月亮代为传递,(你)打开窗户就能看到(我的)书信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人兼写景的七绝。诗以“黄裳”和“嫦娥”两个人物为线索,将他们联系在一起进行描写。
首句写黄裳收到来自远方友人的来信,是“一纸千金”,他十分珍惜,于是亲手剪裁成两半,一半自己留作纪念,另一半托一片飞鸿带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友人。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用“一纸千金”这一富有象征意味的词语作为起兴,引出了下面两句对黄裳和嫦娥的描写,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情感更加浓烈。
颔联两句写黄裳给友人写的信是一封特制的,只有嫦娥能看得懂,而嫦娥又是住在月亮里的,所以只能请她把信送到朋友那里。“只应不隔嫦娥面”这一句,运用想象,将嫦娥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种奇特的境界。而“月里封题月里开”这一句更妙,它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进一步表现了黄裳思念故友的心情。
尾联两句是对上文的一种巧妙的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也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