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随寒雨,林开际远天。
水纹摇簟竹,秋气入琴弦。
倚树禽相语,班荆鹿共眠。
机心日以尽,自讶骨如仙。
秋居用唐人韵得五首
【注释】
木落:落叶。寒雨:秋日的冷雨。
林开际远天:树林里透出一片蓝天。
水纹摇簟竹:水波荡漾时,摇动着竹席。
秋气入琴弦:秋天的气息吹进了琴的琴弦,指秋天的感觉进入音乐。
倚树禽相语:靠在树上和鸟儿说话。
班荆鹿共眠:把树枝编成床铺,与鹿同眠。
机心日以尽:心思不再像以前那样复杂了。
自讶骨如仙:自己觉得如同神仙一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深秋季节的隐居生活。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山林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第一句“木落随寒雨”,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象。树木开始凋零,伴随着秋雨的降临。这里的“木落”不仅仅是季节的变化,更是生命的一种象征。
第二句“林开际远天”,进一步描绘了秋日山林的景色。树林中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大地上,形成一片明亮的天空。这里的“林开”意味着阳光穿透树林,照亮了整个山谷。
第三句“水纹摇簟竹”,描述了水波轻轻摇曳着竹席的情景。这里的“水纹摇”不仅描绘了水的动态美,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第四句“秋气入琴弦”,将秋天的气息比喻为琴弦上的音符。这里的“秋气”不仅指的是秋天的气候,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
第五句“倚树禽相语”,表现了诗人与鸟的对话。这里的“倚树”意味着诗人靠在树上休息,而“禽相语”则描绘了鸟类之间交流的情景。诗人仿佛成了一只聆听鸟语的精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第六句“班荆鹿共眠”,描绘了诗人与鹿同宿的情景。这里的“班荆”意为铺上草席,与鹿一起睡。这是一种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和追求。
第七句“机心日以尽”,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变化。这里的“机心”是指复杂的心机,而“日以尽”意味着这种心机逐渐消失殆尽。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内心的宁静。
第八句“自讶骨如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状态的感慨。这里的“自讶”意为自己感到惊讶,而“骨如仙”则形容诗人的身体轻盈如仙。这种对比不仅赞美了诗人的健康与活力,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山林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和超脱,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