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锡去何迟,东林烟雨微。
出山吟更苦,得禄意多违。
钟鼓侈斋磬,袈裟厌客衣。
自令身得度,僧俗尽皈依。
【注释】:
- 赠僧:送给僧人。
- 杖锡去何迟:拿着拐杖出山时为何如此迟缓?杖锡,即拄着拐杖。
- 东林:指佛教寺院。
- 出山吟更苦:下山后吟诗更加痛苦。
- 得禄意多违:得到俸禄的意愿更多违背。
- 钟鼓侈斋磬:钟鼓声中斋戒的磬声奢侈。
- 袈裟厌客衣:袈裟已经厌倦了世俗的衣裳。
- 自令身得度:自己使自己得到了解脱。
- 僧俗尽皈依:和尚与平民百姓都来皈依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僧人所作的诗。全诗通过对赠僧过程的描写,展示了僧人的生活和心态。
第一句“杖锡去何迟”中的“杖锡”,意为拄着拐杖,是一种出家修行的装束;“去何迟”,表示离开的速度缓慢,可能是因为留恋东林寺或对出家生活有所不舍。
第二句“东林烟雨微”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色,东林寺周围环境清幽,但此时正笼罩在轻烟细雨之中,增添了几分朦胧和神秘感。
第三、四句“出山吟更苦,得禄意多违”反映了僧人出山后的生活状态。僧人下山后的吟诵更加困难,而获得俸禄的愿望也更加无法实现,这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第五、六句“钟鼓侈斋磬,袈裟厌客衣”进一步描述了僧人的生活。寺庙里的钟鼓声和斋戒时的磬声都非常奢侈,而僧人已经厌倦了世俗的衣裳,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最后两句“自令身得度,僧俗尽皈依”表达了僧人内心的坚定和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修行得到解脱,从而成为真正的佛门弟子,引领僧俗两界的人都来皈依佛法,共同追求心灵的平静和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赠僧过程的描写,展现了僧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僧人的敬意和祝福,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