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闲日日赋闲居,芳草年年伴草庐。
蓂叶不随飞絮尽,莺声欲断夕阳初。
虚簪画省郎官笔,未就名山太史书。
疏懒自知来往少,蓬蒿满径不教锄。

诗句解读

1 官闲日日赋闲居: 描述了官员因公务繁忙而变得空闲,于是赋闲在家,过着隐居生活的情况。

  1. 芳草年年伴草庐: 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2. 蓂叶不随飞絮尽: 使用了“蓂叶”这一典故,指的是古代用来占卜的蓂荚落下的叶子,这里比喻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化。”飞絮”则是指飘飞的柳絮,象征着春天的结束。此句表达了对时光荏苒的感慨。
  3. 莺声欲断夕阳初: 描述了傍晚时分,莺鸟的啼叫声似乎要被即将到来的黑暗所中断,体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4. 虚簪画省郎官笔: 这里的“虚簪”可能指的是官职的象征,暗示作者虽然身处高位但内心却感到空虚或不满。”郎官笔”则可能是指书法艺术,反映了作者在官场中追求文艺创作的倾向。
  5. 未就名山太史书: “未就”表示尚未实现或未能完成的意思。这句话可能表达了作者对于未能实现理想或成就某种事业的遗憾。
  6. 疏懒自知来往少: 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性格特点:疏懒且自认为与人交往不多。
  7. 蓬蒿满径不教锄: 描述了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不急于耕作,任由野草丛生,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译文

官闲日日赋闲居,芳草年年伴草庐。
蓂叶不随飞絮尽,莺声欲断夕阳初。
虚簪画省郎官笔,未就名山太史书。
疏懒自知来往少,蓬蒿满径不教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退隐生活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名利的超脱。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