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燕支属汉家,上林花草倍繁华。
却愁颜色随春尽,剪取枝头一片霞。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长安观赏百花时的感受。

第一句点明所咏之物为“百花”。第二句说明这些百花都来自燕支山,是汉家的物产,由此可见其珍贵。第三句说上林的花草繁盛得特别多,更加显出百花的鲜艳、可爱。第四句抒发感慨:百花虽然艳丽,却不免要随着春风而凋谢,最后落得一场空。结句则以剪取一枝红花来象征自己的爱情生活。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之作。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花的来历,后两句写花的遭遇和作者的感慨。“一自燕支属汉家”,燕支山是汉武帝时派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大宛国带回中国的,因此燕支山上的花卉就成为汉家物产。这样写,突出了百花的珍贵。“上林花草倍繁华”中的“上林”是秦代离宫名,汉代亦设离宫于此,故此处指长安城西之昆明池及苑囿一带的花草。这句写百花生长的地方,更见它们的生长环境之优美。“却愁颜色随春尽”一句中,“色”字用得很巧妙。它既指百花的颜色,也暗喻着女子的美丽容貌。春天将尽,百花都将凋零,所以“却愁”二字,既写出了诗人对于百花凋残的惋惜,又暗喻了自己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惆怅心情。“剪取枝头一片霞”一句,更是妙笔生花。诗人以剪取一朵鲜花作为爱情的象征来表示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可谓新颖别致。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几点值得称道之处:一是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百花的珍贵;二是采用拟人化手法,赋予花以人的感情;三是运用象征手法,以剪取一枝红花来象征自己的爱情生活。

【注释】

燕支:今北京西山一带,古时称为燕支山。 上林:即上林苑,秦时名林苑,汉以后改名上林苑,在今长安西郊。 却:反而。

【译文】

一自燕支山是汉朝的土地,上林苑里花草格外繁荣富强。

却担心这颜色会随着春天过去,只好把它剪下一片霞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