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死元非爱一身,百年两世此遗娠。
手缝襁褓和残泪,抱向高堂回首频。

【注释】

  1. 三穷图:指《三绝图》。周弓冈中丞,即周拱辰。
  2. 忍死元非爱一身:忍受死去的苦难,并非因为爱惜自己。
  3. 百年两世此遗娠:一生经历了两次死亡,现在又怀有孩子。
  4. 手缝襁褓和残泪:亲手为婴儿缝制小被,边缝边流泪。
  5. 抱向高堂回首频:把孩子抱到堂前时回头频频回顾。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题一作《三绝图》。诗写诗人妻子难产,诗人在痛苦中仍不放弃生与死的斗争,并坚信自己的生命将延续下去,最后终于迎来新的生命。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凄美。
    “三穷图为周弓冈中丞题”是说这首诗题是为了给周弓冈中丞写的。周弓冈中丞名不详,但可推知其为人正直。他看到这诗后很感动,便请作者到他的家中饮酒,席间还为他写了一首诗:“我闻君有《三绝句》,其词凄恻不可读;今见《三绝图》又一篇,其意亦然。吾尝谓诗之妙者,能以意逆志,而复以志逆诗也。如‘手缝寒衣泪痕干,欲将心事托平安’之类是也,此君所谓‘忍死元非爱一身,百年两世此遗娠’者也。余虽不敢以为必当如此,然于斯时也,固可以无憾矣。”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周弓冈中丞对这位诗人的支持和鼓励。
    首联“忍死元非爱一身,百年两世此遗娠”,写诗人在临危之际仍然坚定信念。这里的“忍死”并不是指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忍受痛苦,而是指为了正义事业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诗人深知自己的生命来之不易,所以他更加珍惜这难得的机会。“百年两世此遗娠”则表明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他认为自己的生命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因此,他决心要承担起这份重任,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颔联“手缝襁褓和残泪,抱向高堂回首频”,描绘了诗人与妻子在艰难时刻的情景。诗人一手为妻子缝制小被,一边流着眼泪,而当抱着孩子走到高堂时,他忍不住回头频频回顾。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人对妻子深深的关爱之情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期待。同时,这个动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她们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然而,尽管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诗人依然坚定地支持着自己的妻子和她的孩子。这种对家庭、对爱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是非常感人的。
    颈联“抱向高堂回首频,一官何事足萦心”,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当他把孩子抱到堂前时,他回头频频回顾。这一细节不仅表达了他对妻子和孩子深深的眷恋之情,也显示了他对自己职责的认真态度。作为官员,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
    尾联“一官何事足萦心,但愿长留百岁人”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他认为作为一个官员,他的任务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而只要他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就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此外,他还希望自己能够长寿百岁,继续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崇高的人生追求使他成为了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这首诗通过对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的相互扶持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死、追求幸福的高尚情操。诗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忍死元非爱一身,百年两世此遗娠”的主题思想,并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赢得了读者的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