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长淮古豫州,离离远树接芳洲。
伟长一去怜王粲,明月何人共倚楼。
徐雷溪掌罗山教
千里长淮古豫州,离离远树接芳洲。
伟长一去怜王粲,明月何人共倚楼。
注释与赏析
诗句释义
“千里长淮古豫州”:描述的是千里长河的淮河,以及其周边古老的豫州地区。
“离离远树接芳洲”:远处的树木与美丽的小岛相接。
“伟长一去怜王粲”:指一位伟人离去,令人感到惋惜像王粲一样。
“明月何人共倚楼”:明月之下,不知是否有人可以共赏这美景。
译文
淮河之畔,千里长流,昔日的豫州,今日已变得遥远而朦胧。那远处的树林和岸边的小岛相依相伴,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伟人的离去,让整个天地都显得格外寂寥,就像历史上的王粲一般。在这寂静的夜晚,明月当空,我独自一人站在高楼之上,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感慨。作品赏析
《徐雷溪掌罗山教·其一》是明代诗人王立道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诗人展现了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和对历史人物的情感联想。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淮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并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自然与人文,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美好事物流逝的哀愁。评析
王立道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读者。他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之间的联系,将个人的感受投射到广阔的自然景观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此外,诗中对历史的提及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与现在之间变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文化遗产传承的思考。
《徐雷溪掌罗山教·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部充满哲思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才情,还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和历史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