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高兮千万寻,下有泉水清且深。
古来贤士多奇节,节逾高山泉比心。
玉食纯衣九重位,放勋未识先生志。
一瓢犹自厌喧嚣,何况纭纭万几至。
九韶空令爰居悲,越持章甫将安归。
当时牛口污万乘,此耳虽洗心犹非。
深山蕨薇肥可食,啜饮优游皆帝力。
鸟则有木鱼有渊,我生何为独偪侧。
爝火难为日月光,风云熻赫龙虎藏。
已知师锡有虞舜,舍兹玄德徒皇皇。
人言身名有重轻,先生弃身如弃名。
县疣附赘从决裂,奄然千古同杳冥。
千古云山自朝暮,至今遗冢悲高树。
秋风落叶声萧萧,惟有寒蝉泣清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题许由弃瓢 —— 题目中的“许由”是指古代的贤人许由,他因为不满世俗而放弃了高官厚禄,选择了一个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这里的“弃瓢”则意味着放弃权力和富贵,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清贫。

  2. 箕山高兮千万寻 —— 箕山,古代传说中仙人列仙之山,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这里的“高兮千万寻”形容箕山极高,有如千万丈。

  3. 下有泉水清且深 —— 箕山下有清澈甘甜的泉水,象征着清高的品格和深邃的思想。

  4. 节逾高山泉比心 —— 这里的“节”指的是高尚的道德或节操,“泉水”比喻的是内心的平静和纯洁。“比心”表示心意相合,这里用来形容贤人的品德如同高山上的泉水一样纯净。

  5. 玉食纯衣九重位 —— 玉食和纯衣都是古代皇帝的待遇,九重位则指帝王的尊贵地位。这里暗示着即使是高位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

  6. 放勋未识先生志 —— 放勋,即尧帝,是中国传说中的五帝之首。这句诗意味着即使像尧这样的贤明君主也未能完全理解许由的志向。

  7. 一瓢犹自厌喧嚣 —— 这里的“一瓢”指的是许由所持的葫芦,用来装水解渴。他用这个简陋的工具来满足生活需求,却厌恶世间的喧嚣和纷扰。

  8. 何况纭纭万几至 —— 万几,意为无数的政务和事务。这里的“纭纭”形容事物繁杂,而许由对此感到厌烦。

  9. 九韶空令爰居悲 —— “九韶”指的是舜帝的音乐《九韶》,相传中这音乐能使鸟兽感动得泪流满面。这里用来形容音乐的美丽,但最终也徒增悲伤。

  10. 越持章甫将安归 —— 章甫是一种古代礼帽,这里代指贤人的身份。这句话表达了许由虽然拥有高官厚禄的身份,但依然选择离开,寻找内心的安宁。

  11. 当时牛口污万乘 —— “牛口”在这里比喻权贵之家,万乘则是古代天子的尊称。这句诗意味着许由曾身处这样的环境却不被污染。

  12. 此耳虽洗心犹非 —— 虽然外界的环境已经改变了很多,但许由的内心仍然保持着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名利的超脱。

  13. 深山蕨薇肥可食 —— 在深山中,蕨薇等野菜成为了可食用的食物。这里暗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和简朴生活的价值。

  14. 啜饮优游皆帝力 —— 啜饮和优游都是指享受自然和生活的美好。这里的“帝力”暗指自然的恩赐和社会的和谐。

  15. 鸟则有木鱼有渊 —— 鸟儿有树枝可以依靠,鱼儿有深渊可以藏身。这里用来形容动物们在自然环境中的自在生活。

  16. 我生何为独偪侧 —— 偪侧形容孤独、无助的状态。这里的“我生”指的是自己的人生,问自己为何要这样度过一生。

  17. 爝火难为日月光 —— 爝火指的是微小的火光,与日月光辉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这里比喻那些微小的力量难以与伟大的事情相提并论。

  18. 风云熻赫龙虎藏 —— 风云汇聚成一片,龙和虎隐藏在云雾之中。这里用来形容英雄人物在关键时刻隐藏起来,等待时机。

  19. 已知师锡有虞舜,舍兹玄德徒皇皇 —— 这里的“师锡”指的是舜帝的老师禹,而“玄德”指的是高深的德行。这句话表明许由已经知道舜帝的伟大,但他选择了放弃世俗的荣华富贵,追求内心真正的道德追求。

  20. 人言身名有重轻,先生弃身如弃名 —— 人们常常认为身份和名誉很重要,但对于许由来说,他更看重内心的平和与清净。他的选择表明了他对名声和地位的淡泊。

  21. 县疣附赘从决裂 —— 县疣附赘指的是身上多余的疣和赘肉,从决裂则表示这些不需要的东西应该去掉。这里比喻去掉不必要的烦恼和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

  22. 奄然千古同杳冥 —— 奄然和杳冥都形容时间久远,这里表示许由的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如同永恒的星辰。

  23. 千古云山自朝暮 —— 云山指的是连绵不断的山脉,朝暮则表示一天的时间。这句诗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

  24. 至今遗冢悲高树 —— 遗冢指的是已故之人的坟墓,悲高树则表示对于高大树木的哀悼。这里的“高树”可能指的是高大的山峰或者是其他的象征性景物。

  25. 秋风落叶声萧萧 —— 秋风中的落叶发出萧萧的声音,这里形容秋天的景象和声音。

  26. 惟有寒蝉泣清露 —— 只有寒蝉在秋天的清晨哭泣,它们的声音伴随着清晨的露水,显得格外凄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淡薄态度。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道德纯洁的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