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雨连日夜,摧垣破檐水如射。
出门已见横道波,田中何得犹馀稼。
秋来弥旬雨转剧,夜分不眠坐永夕。
尔蛙胡为独不仁,嚣嚣与雨争咆勃。
由来雨旸亦有时,么么贪窃造化私。

大雨不寐闻蛙

长安(今西安市)一雨连日夜,摧垣破檐水如射。

出门已见横道波,田中何得犹馀稼。

秋来弥旬雨转剧,夜分不眠坐永夕。

译文:

大雨滂沱到天明,听到蛙声也难以入眠。

长安城下连续下雨了整整一个夜晚,屋檐破损,雨水直泻如箭。

走出房门,只见路上的水花四溅,田野中农民们辛苦劳作,收获的庄稼却遭到了雨水的侵袭。

进入秋天后,连绵不断的大雨让天气变得异常寒冷,夜晚的气温也降得很低。

青蛙们因为找不到食物,只好在池塘边鸣叫,与瓢泼大雨争抢着生存的空间。

自古以来,雨和太阳都是大自然中的正常现象,然而有些人却贪心不足,总是想从大自然中谋取私利。

赏析:

这首诗以“大雨不寐闻蛙”为题,描绘了作者在大雨之夜无法入睡,听到蛙声而感到不快的情景。全诗通过对大雨、蛙声等自然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以及对贪得无厌之人的讽刺。

首句“大雨不寐闻蛙”,点明了诗人因大雨而失眠的原因,同时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次句“长安一雨连日夜”,进一步描绘了大雨连绵不断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第三句“出门已见横道波”,则表现了大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以及人们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接下来的几联则是通过描写农田被雨侵袭的情况,以及农民们在恶劣天气下辛勤劳作的情景,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在最后一句“尔蛙胡为独不仁,嚣嚣与雨争咆勃。”中,诗人将青蛙比作贪婪的人,指责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这一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意味。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青蛙这个看似无辜的生命变得具有了人性。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环境的问题。

这首诗通过对大雨、蛙声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以及对贪得无厌之人的讽刺。同时,诗人还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