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曾酌泉南水,此后常如梦故山。
气习于今应胜旧,淳漓从古有循环。
民无菜色宁甘拙,门透清风不用关。
临别几多同榜意,潞河秋涨水潺潺。

【注释】

少年曾酌泉南水:指谢允修年少时曾在泉州饮泉水。

此后常如梦故山:意思是说,从此以后,我常常如同在梦中回到故乡一样。

气习于今应胜旧:指现在的社会风气比过去更好了。

淳漓从古有循环:指淳朴与狡诈、正直与奸邪的交替循环,就像自然规律中四季的更迭一样。

民无菜色宁甘拙:意思是说百姓们面不施脂粉,衣着简陋,却心安理得,甘于贫苦,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勤劳才能过上好日子。

门透清风不用关:意思是说大门敞开,风儿吹进来,人们也不用关门。

潞河秋涨水潺潺:指的是潞河在秋季的涨水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谢允修赴泉州任知府而作,诗中既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处境的复杂心情。

首联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少年曾酌泉南水”,回忆当年与友人一起品尝泉州泉水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这段友情的怀念和感激;“此后常如梦故山”则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当前社会风气的变化,认为现在的社会风气比过去更好了,这是基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认识和评价。同时,也暗含了对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满和批评。

颈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百姓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百姓们面不施脂粉,衣着简陋,却心安理得,甘于贫苦,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勤劳才能过上好日子。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同情。

尾联则以自然景观为喻,表达了对友人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展望,充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