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山阿往复回,桃花将尽菜花开。
石桥截涧留云影,野卷编茅护竹栽。
风入无雩春制服,事从修褉水传杯。
兴来独望长安日,一寸丹心未拟灰。
【注释】
上巳:农历三月初三,古人在这一天有郊游踏青之俗。
屈曲:曲折。
山阿:山的弯曲处。
菜花:菜籽花开,即油菜花。
石桥:石制的桥。
涧:山间流水。
野卷:指野外的席子。
编茅:用茅草编成席子的床铺。
风入无雩:指风和云影一起进入春祭的场所。
事从修褉水传杯:意谓祭祀活动从修禊仪式到饮酒传杯。
兴来独望长安日:兴致来了独自望着长安太阳。
寸丹心未拟灰:形容自己忠贞不渝,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
【赏析】
《上巳郊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此诗描绘了诗人春游时所见景物与所感情怀。首联写景,颔联写情,颈联写事,尾联抒情。全诗意境开阔,笔力雄健,风格沉郁顿挫。
首联写春天郊行的所见。“屈曲”,曲折;“山阿”,山腰、山弯处,此处指山的弯曲处。“往复”,来回曲折。两句写出了郊游的行程,由山脚向山腰延伸,回环往复。“桃花将尽菜花开”,点出时间是春天;“桃花”与下句中的“菜花”相对,既说明是初春时节,又暗示了郊游的地点是在山上。
颔联写春行所见。“石桥”,山间的石桥。“截涧留云影”,石桥截断涧流,留下云影映照水面,形象地表现出涧水清澈,云影飘渺,使诗人产生了一种空寂清远的感觉。“野卷编茅护竹栽”,野席被卷起来,席下是用茅草编的床铺,以竹子为护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之情。
颈联写春游之事。“无雩”,古时的祈雨祭祀活动;“风入”,风吹动云影进入祈雨之地。“事从修褉水传杯”,表示祭祀之事是从修禊仪式开始的。“褉”是一种古代乐器,也用来作为礼器。《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招摇指寅,昏参中,旦尾中,其位南方。”郑玄注:“招摇,木星也,其象寅,故为春。”这里指的是春天。“修筩水传杯”,意为祭祀活动从修禊仪式开始。
尾联抒发情感。“兴来”,兴致来了;“长安日”,指太阳。“一寸丹心未拟灰”,“一寸丹心”比喻忠诚之心,“未拟灰”表示忠贞不渝,誓死捍卫国家的志向。尾联写诗人在春日里心情舒畅,兴之所至独自仰望长安天空时,心中涌起的爱国激情,但自己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志还没有实现,依然希望为国家效力,直到最后一刻。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以及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