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波一尺阻东西,湘草湘烟入望迷。
碧海相看消镜雪,丹经何术炼银泥。
归舟吴越迎歌扇,潭水沧浪废杖藜。
问讯绥山桃几熟,飞花好寄五陵溪。
诗句释义:
- “湘波一尺阻东西,湘草湘烟入望迷。” 这两句描述的是作者站在湘江边,只能看到一丈远的湘水,远处的山峦和树木都被雾气笼罩,使得视线变得模糊不清,仿佛是进入了一个迷蒙的世界。
- “碧海相看消镜雪,丹经何术炼银泥。” 这里的“碧海”可能是指洞庭湖,而“镜雪”则形容湖水清澈如镜,能反射出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同时,“丹经”指的是道教修炼的经书,而“炼银泥”则是一种将白银熔化后用来涂抹的工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道家炼丹术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的无奈。
- “归舟吴越迎歌扇,潭水沧浪废杖藜。” 这两句描绘了作者乘坐船只返回故乡的情景。“吴越”泛指江南地区,“歌扇”可能是指船上的歌舞表演,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而“沧浪废杖藜”则表达了作者在家乡时不再需要手持拐杖行走,生活变得安逸舒适。
- “问讯绥山桃几熟,飞花好寄五陵溪。” 这里的“绥山”可能是一个地名,与桃花有关,诗人询问当地的桃子成熟情况,并表示希望把飞花寄往五陵溪(位于长安附近的一个地名),以此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译文:
湘江之水阻隔了我与远方的距离,湘草和湘烟让我的视线变得模糊。
洞庭湖水清澈如镜,可以反射天空中的雪花,但我却无从掌握炼制白银的技巧。
乘船归乡,吴地的歌声如同歌扇般悦耳;在家乡的日子变得悠闲自在,我不再需要拄着拐杖行走。
询问绥山的桃花何时盛开,希望将美丽的飞花寄往长安的五陵溪。
赏析:
这首诗以湘江为背景,通过描绘湘江的景色和自己的心境变化,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思念之情。首句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湘江的美景,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助。接着,诗人通过对洞庭湖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无法掌握炼丹术的无奈。然后,通过乘船归乡的情景和对家乡生活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最后,诗人通过询问桃花盛开的时间和将飞花寄给五陵溪的行为,表达了对家乡的牵挂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山水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