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越裳觑海波,横江津吏奈公何。
人归洪皓传边怨,客散田横阕挽歌。
绛蜡无光依鬼火,宝刀失计漏天魔。
参差记得前春梦,绣壁红丝系女萝。
【诗句释义】
越裳:指越南。冷眼:以冷酷的眼光看人或事。觑:瞧,观察。海波:大海的波浪。横江津吏:横渡江水的官吏。奈公何:奈你何?无可奈何。人归:人回归,即被遣还。洪皓:北宋初年的名臣,曾出使金朝,后被遣还。边怨:对边地的忧愁和怨恨。客散:客人离散。田横:西汉末年齐国贵族,被刘邦封为“诸侯”,后来逃到海岛上,与五百家眷属一起生活,最后自杀。阕挽歌:即《薤露》,汉代挽歌曲。绛蜡:红色的蜡烛。无光:没有光芒。依鬼火:《太平御览》卷六五七引《搜神记》:“吴市中有鬼火,长数丈,皆人面,有声如啸。”宝刀失计漏天魔:比喻用宝刀杀敌却误杀自己。参差:错落不齐的样子。记得:记得,指记得前一年冬天梦见过。绣壁:绣花的墙壁。红丝系女萝:指梦中的景象。
【译文】
用冷酷的目光看着越南的海波,横渡江水的官吏又拿我怎么办?
人们回到洪皓那里诉说边塞的忧愁,客人散尽田横那边传出挽歌。
红色的蜡烛没有光芒只能依附在鬼火旁,宝刀误杀了敌人却失去了天帝的保护。
记得当年冬夜曾经梦到一个绣花的墙壁和红色丝线系着的山萝。
【赏析】
此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的一首和韵诗。全诗紧扣题面,从遣兴、忆旧、伤时三个方面展开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感。
起句“冷眼越裳觑海波”意谓用冷静的眼光看越南的海浪。这里既点明时间地点,又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冷清。接着写横江津吏对诗人无能为力:“横江津吏奈公何”,意思是说,即使横渡江水的官吏对我也无可奈何,这一句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人归洪皓传边怨”是说,人们已经回来了,他们回来诉说边疆的忧愁。这句诗中,诗人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远方,使人产生遐想。
第三句“客散田横阕挽歌”的意思是,当客人们都散去了,田横那边传出了挽歌。这句话中,诗人将读者的视角引向了田横,使读者产生了共鸣。
第四句“绛蜡无光依鬼火”是说,红色的蜡烛没有了光亮只能依附在鬼火旁。这句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鬼火的特点。
第五句“宝刀失计漏天魔”则是说,宝刀误杀了敌人却失去了天帝的保护。这句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宝刀误杀敌人的悲惨结局。
最后两句“参差记得前春梦,绣壁红丝系女萝”则是说,记忆中仿佛还记得前一年的冬天,梦见了一个绣花的墙壁和红色丝线系着的女萝。
整首诗以冷静的笔调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向读者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忧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