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应莫问渔郎,到处神仙自有乡。
欲食蟠桃寻洞府,且看修竹向宜黄。
岁寒一节心常固,月落千寻影更长。
我若过门闲适兴,主人相见亦无妨。

西林三景晓树樵歌

桃源应莫问渔郎,到处神仙自有乡。

欲食蟠桃寻洞府,且看修竹向宜黄。

岁寒一节心常固,月落千寻影更长。

我若过门闲适兴,主人相见亦无妨。

译文:
桃花源中不必询问渔郎,因为那里的神仙都有自己的故乡。想要吃蟠桃就去洞穴,看看那些修长的竹子已经指向了宜黄。

岁末的寒风让人心志坚定,月亮落下的影子也变得更长。如果我过去拜访,悠闲的心情也不会受到影响,主人也会见我如常。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桃花源中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桃源”指的是一个理想化的、人们向往的地方,象征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美好地方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诗的第二句“到处神仙自有乡”,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的追求。他认为,无论在哪里,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家乡”。这里的“家乡”不仅仅是指一个地方,更是一种心境。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桃花源中景象的描绘。诗人通过描绘桃花源中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喜爱。他看到了修长的竹子指向了宜黄,想象到了那片土地的美好;他看到了月亮落下的影子,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他也看到了自己的闲适心情,与主人相见也不觉得有任何不妥。这一系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桃花源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表达了诗人对于来访者的欢迎之情。他说:“如果过去拜访,悠闲的心情也不会受到影响,主人也会见我如常。”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朋友的热情好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