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莫说绍兴年,每为先生一抚然。
国是到头成底事,奸非开路逐忠贤。
忍同刘豫三分国,卖却唐尧半壁天。
杰阁格天今草莽,乾坤犹罩小茅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内容来判断正误。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四句是第一首的内容,后四句是第二首的内容。
【答案】
(1)相逢莫说绍兴年——相逢不要提绍兴年事。
(2)每为先生一抚然——每当我为您抚琴时,总是感慨万端。
(3)国是到头成底事——国家政治败坏到了极点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4)奸非开路逐忠贤——奸邪小人横行霸道,驱赶忠良贤者。
(5)忍同刘豫三分国——忍心让宋朝半壁江山落到了金人手中。
(6)卖却唐尧半壁天——卖国求和,出卖了自己的祖宗。
(7)杰阁格天今草莽——如今,我们只能在荒草之中筑起简陋的房屋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相逢莫说绍兴年”,开头两句即表明诗人与友人相逢不提当年绍兴之事,而是直叙胸中愤懑。“每为先生一抚然”,“先生”指作者自谓。抚然,抚琴而歌的样子。抚琴,表示感伤。这两句说每次为我抚琴时,总有无限感慨。
“国是到头成底事”,第三句写国家政治的腐败。“国是”指国家的大事。“底事”即到底是什么原因?末句用反问语气表示疑问:国家政治败坏到了极点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奸非开路逐忠贤”,第四句写奸佞当道、排斥忠良的情况。“开路”指为奸邪之徒开方便之门。“逐忠贤”指驱逐忠良之人。末句用反语表示肯定,意思是奸佞之徒驱赶忠良,欺君罔上。
“忍同刘豫三分国”,“忍同”犹言宁愿。刘豫(1098—1173),南宋初年奸臣,封莘王。他降金后,宋室迁汴京为陪都,建炎南渡时被俘北去,封东平王,改封陈留王。绍兴元年(1131)封魏王。三年(1133)改封陈楚王,七年(1137)又封陈州。后受宋高宗禅让为皇帝,改元建炎,史称刘豫。“三分国”指刘豫被迫割据的河南地盘,这里指金朝。末句用反语表示肯定,意思是宁愿忍受像刘豫那样被迫割据一方的结局。
“卖却唐尧半壁天”,末句用反语表示肯定,意思是宁愿卖国求和,出卖自己的祖宗。“唐尧”指唐尧帝。传说尧舜禹时期,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
“杰阁格天今草莽”,“杰阁”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建的岳庙。“格天”即高悬于天。“草莽”指荒草。末句用反语表示肯定,意思是如今,我们只能在荒草之中筑起简陋的房屋了。
这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族英雄的怀念以及对民族英雄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