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路言思旧使君,远来寻我觅温存。
试询阮瑀无消息,浪说余夔是仲昆。
鸿过但留栖雪迹,剑沉宁记刻舟痕。
西铭训在曾知否,四海同胞尽可恩。
失路言思旧使君,远来寻我觅温存。
译文:我在迷路时思念着你,远道而来寻找你的温暖。
注释:失路,迷路。言思,思念。旧使君,过去的使君。远来,长途跋涉而来。寻我,寻找我。觅温存,寻找温暖的存在。
赏析:诗人通过“失路”和“思旧使君”的表达,形象地描绘了他在路上的迷茫与焦虑,以及对于过往使君的深切怀念。”远来寻我”则展示了他的诚意与决心,他不顾千辛万苦,只为寻求一个能给予他温暖和安慰的人。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过去使君的深厚感情。
试询阮瑀无消息,浪说余夔是仲昆。
译文:我曾试探性地向阮瑀询问消息,却只得到关于余夔的流言蜚语。
注释:试询,试探性地询问。阮瑀,古代文学家、政治家,此处可能代指某个人物。无消息,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或线索。浪说,随意编造的话语。余夔,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是仲昆,可能是对“余夔”的一种误读或者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表示他们之间有某种特殊的关系或者认同。
赏析:此句揭示了诗人在寻人过程中的困惑与无奈,他在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时,却屡屡碰壁,无法得知对方的真实情况。这种无力感和挫败感在他的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鸿过但留栖雪迹,剑沉宁记刻舟痕。
译文:大雁飞过只留下栖息的痕迹,宝剑沉入湖底自然不会记得曾经刻下的舟痕。
注释:鸿过,大雁经过。但留,只是留下了痕迹。栖雪迹,栖息在雪地上的踪迹。剑沉,剑落入湖底。宁记,怎么可能记得。刻舟痕,船在水中航行留下的水痕。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大雁和宝剑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它们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痕迹,而真正的历史和真相却无法被记住。诗人以此表达了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历史真相的追求。
西铭训在曾知否,四海同胞尽可恩。
译文:西铭中的教诲你是否知晓?四海之内的百姓都值得我们的恩情。
注释:西铭,可能是一首诗歌或教义,这里用来形容一种教导或理念。训在,教诲存在于其中。曾知否,是否已经了解或知道。四海同胞,指的是全国各地的人们。尽可,都值得。恩,恩惠或善意。
赏析:诗人在此再次表达了他对社会责任和道德担当的思考。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了解和践行那些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理念和行为,无论他们来自哪里,都值得我们给予关爱和帮助。这种思想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