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初开西北堧,石榴分种至中原。
幽禽亦有兴亡恨,相对枝头寂不喧。

【注释】

王承德:明末画家,字仲玉,一字仲理,号西樵。浙江杭州人,工画花鸟,尤善写竹石。

四时:一年四季。

汉武:指汉武帝,汉武帝曾派使臣开辟西北荒地,引进了石榴树到中原栽种。

“幽禽”两句:指杜鹃。杜鹃是一种常在暮春啼鸣的鸟类,传说它一叫就是三周,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催情鸟”。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诗人的眼光去欣赏王承德所画的《四时花鸟图》,从画面上捕捉到一些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汉武初开西北堧”,是说汉武帝开拓西北边疆时,引进了石榴树,种到了中原地区。“堧”,通“边”,边疆。这里既点出了时间,又交代了背景,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第二句“石榴分种至中原”,承接上句,说明石榴是由西北传到中原的。这句诗虽然只字未提画中的内容,但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却不难想象出那幅图画中应该有石榴树。因为只有有了这棵树,才可能有“分种”之说。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观赏这幅画的角度。

第三句“幽禽亦有兴亡恨”,是说在这四时之中,鸟儿也有它们的哀怨和愁闷。这里的“幽禽”是指那些在枝头栖息的鸟儿。它们虽然生活得很自在,但却常常有不为人知的悲凉与苦闷。而这种苦闷,也许正是由于国家兴亡、朝代更替所带来的吧。

最后两句“相对枝头寂不喧”,“寂”字用得极为传神。鸟儿们相依相伴地在枝头栖息,彼此之间并不发出任何声音,只有偶尔的一声啼叫,也显得十分凄婉。这两句诗通过对鸟儿们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审美观和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