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晴空月满天,高楼何处见秋烟。
琉璃光透黄金世,罗绮轻飘白玉仙。
凤曲昔时曾有约,雁书今夜若为传。
天台有路垂垂近,共道红桃绿柳边。

【注释】

杂词:乐府诗篇名。

万里晴空月满天:指月光普照大地。

高楼何处见秋烟:高楼在何处才能见到秋天的烟雾呢?

琉璃光透黄金世:指月光下,楼阁如金碧辉煌的琉璃一般。

罗绮轻飘白玉仙:罗绮轻飘飘地飘落下来,好像仙女一样。

凤曲昔时曾有约:从前凤凰鸟的曲子里,曾经约定了要相会。

雁书今夜若为传:今夜,如果有什么书信能够传达的话,那一定是来自远方的朋友。

天台有路垂垂近:天台山有一条小路,它慢慢地、渐渐地靠近了。

共道红桃绿柳边:一起走过了红桃绿柳的边沿。

【赏析】

《杂词》是一首描写月夜美景的抒情小诗。全诗从“明月”写起,由月映高楼写到秋烟,再写到月下琉璃与罗绮,最后以天台的小路和春桃夏柳收束,结构完整。诗中没有直接写人,但处处有人的感觉,使人感觉到诗人的主观情思。

“万里晴空月满天”,开首两句写景,先写天上,再写地上,然后由天空写到人间;“万里”,即远及万里之外的意思;“晴空”,是说天空万里晴空,没有一丝云彩;“月满天”,则说明月亮高挂,普照着大地;这两句写月,既写出了月色之明丽,又渲染出一种宁静、幽寂的氛围。这种氛围,正是下文所要表现的。

“高楼何处见秋烟”,写秋烟笼罩着高楼,而人却看不见,只能远远地看到秋烟。“高楼何处”,说明诗人所见之处无其他高楼,突出了高楼之高耸入云;“秋烟”,指秋天的烟雾,也暗含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

“琉璃光透黄金世,罗绮轻飘白玉仙”。这两句进一步写月,将月比作琉璃、黄金、玉雕等贵重之物,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罗绮”,指女子的衣服。这两句诗描绘的是一幅美丽、富丽堂皇的画面,使人感到一种华贵的气氛。然而,诗人并没有陶醉于这种华贵之中,而是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现实的空虚和寂寞。

“凤曲昔时曾有约”,写过去与友人约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往日友情的怀念之情。“凤曲”,即凤凰曲,这里代指凤凰曲所表示的那种友谊;“曾约”,表明这种友谊曾经有过约定;“今夜”,则表示现在。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又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雁书今夜若为传”,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有什么书信能够传达的话,那一定是来自远方的朋友。“雁书”,即书信,这里指远方的朋友寄来的消息或信件;“今夜”,表示现在;“若为传”,意思是如果能够传达的话。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之情,又暗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期待和希望。

“天台有路垂垂近”,这一句诗的意思是:天台山有一条小路,它慢慢地、渐渐地靠近了。“天台山”,位于浙江天台县境内。“垂垂”,即慢慢、渐渐的意思;“有路”,表示存在一条小路;“近”,表示逐渐接近;“天台”,即天台山。这一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天台上眺望远方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

“共道红桃绿柳边”,这是整首诗的最后一句。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们一起走过了红桃花和绿柳树的边沿。“共道”,即一同说道;“红桃绿柳”,指的是春天的景象;“边沿”,表示边缘或边界;“共道红桃绿柳边”,意思是大家一起走过了红桃绿柳的边沿。这一句诗既是对前面的总结,又是对后面的展望。它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