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耆宿多衰谢,白发如师兴志高。
年逾七旬犹好学,日行千里不辞劳。
贱沽器皿供于役,贵得因缘在此遭。
寄语远山诸老大,南能溪水盛吾曹。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送慧清上人往天童,    
近来耆宿多衰谢,白发如师兴志高 —— 诗的开头两句,诗人以“送”字起头,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接着,诗人描述了近现代的僧侣们普遍衰老、头发稀疏,但他们仍然保持着崇高的志向。这里的“耆宿”指的是年事已高、经验丰富的僧人,而“衰谢”则形容他们的年龄增长和身体衰老。然而,即使这样,他们依然保持着对佛法的虔诚和热爱。    
    
年逾七旬犹好学,日行千里不辞劳 —— 第三句继续描绘了这些僧人的生活状态。尽管他们已经年过古稀,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佛法。这里,“年逾七旬”指的是他们已经七十多岁了,而“犹好学”则表明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减退。至于“日行千里不辞劳”,则是说即使是长途跋涉,他们也毫不畏惧,愿意付出努力。这体现了他们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和追求。    
    
贱沽器皿供于役,贵得因缘在此遭 —— 第四句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生活状态。他们虽然地位不高,但依然能够找到满足生活所需的东西。这里的“贱沽器皿”可能指的是他们简陋的生活条件,而“供于役”则表示他们为了修行而辛勤劳作。至于“贵得因缘在此遭”,则意味着他们能够在这种环境中得到佛法的启示,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成长。    
    
寄语远山诸老大,南能溪水盛吾曹 —— 最后一句是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与远处的山峰交流,表达了对他们的祝福和期望。同时,他还提到了南能溪水,暗示了自己希望像那清澈的溪水一样,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清澈。这里的“诸老大”指的是那些年纪较大的僧人,而“南能溪水盛吾曹”则是说希望自己能够像南能溪水一样,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这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僧人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他对佛法的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