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偶发登临兴,策马高淩绝顶头。
尽见百川归巨海,却疑诸岭在平丘。
拂云天外观何极,倚石松根坐不休。
一枕借眠谁可共,几回飞梦到罗浮。
【注释】
登大科峰绝顶:登上了大科峰的最高点。
晚来偶发登临兴,策马高淩绝顶头:傍晚时分偶然兴起了登山的兴致,骑着马登上了山顶。
尽见百川归巨海,却疑诸岭在平丘:只见所有的溪流都汇入了大海,却怀疑那些山岭就像小丘陵一样。
拂云天外观何极,倚石松根坐不休:望着云雾缭绕的山峰,不知道它的尽头在哪;靠着岩石上的松树,坐着也不肯休息。
一枕借眠谁可共,几回飞梦到罗浮:只希望有谁和我一起躺在这里休息,多少次梦中飞到了罗浮山。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潮州司马期间。首二句“晚来偶发登临兴,策马高淩绝顶头”写诗人偶然兴起了登临远望之兴致,于是策马来到大科峰的绝顶上去远眺。“晚来”表明是偶然的,“偶发”说明心情很愉快,“策马”表现了行动的迅速和轻捷,“高淩”突出了山顶的高度,“绝顶头”则表明诗人站在高处放眼四望。“尽见百川归巨海,却疑诸岭在平丘”两句写出了诗人登高所见的壮丽景色。前一句“百川归巨海”,形象地描绘出河流奔腾入海的壮阔场面,后一句“诸岭在平丘”,则又表现出群山环列、层峦叠嶂的景象。这两句既写出了大科峰的雄伟壮观,也暗寓着诗人自己仕途的得意。“却疑诸岭在平丘”与王维《汉江临泛》中的“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王维是在游览时产生这种幻觉的,而诗人则是站在大科峰上远观,所以更显出一种开阔的胸襟。“拂云天外观何极,倚石松根坐不休。一枕借眠谁与共,几回飞梦到罗浮”两句,是说登上绝顶后的感受。前一句是说诗人面对高山仰止,心旷神怡,仿佛能触到天空,但不知天际究竟有多高;后一句是说诗人坐在石上,久久不愿离去,似乎想借以忘却尘世的烦恼。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己政治前途的忧虑。“几回飞梦到罗浮”,意思是说多少次从梦中飞到罗浮山去了。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也透露出他向往隐士生活的心情。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全诗四联八句,结构紧凑,层次分明。第一联“晚来偶发登临兴,策马高淩绝顶头”为起句,先总述登临的情景。第二联“尽见百川归巨海,却疑诸岭在平丘”为承句,具体写诗人登临所见。第三联“拂云天外观何极,倚石松根坐不休”为转句,由登临转向遐想。第四联“一枕借眠谁与共?几回飞梦到罗浮”为合句,写诗人遐想的结果。整首诗歌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