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春云愁,有女讴齐瑟。
鼓瑟亦何为,收袂返终日。
山中有仙人,披发长过膝。
月光弹素琴,一曲幽且逸。
一弹弹再弹,齐女和歌出。
水升山可沉,琴瑟工难述。

【注释】

脉脉:形容愁绪萦绕。

讴:唱。指歌唱。

鼓瑟:弹琴。

何为?为什么。

收袂:收回衣袖。形容弹琴的兴致很高。

山中:山中人。

仙人:这里指隐士。

披发长过膝:披散头发,垂到膝盖。

月光:指月亮。

幽且逸:幽深而闲逸。

一弹:弹了一次。

再弹:又弹了一次。

和歌:合着歌声唱。

水升:水上涨。

山可沉:山可以沉没。

工难述:难以描述。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全诗以写音乐为主题,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宗兄醴侯共同欣赏音乐、陶醉于音乐之美的感受,抒发了诗人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此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分—总”的形式,前四句为写景,后六句为抒情;最后两句由景入情,以景结情,使全诗在内容和形式上完整统一。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写景:“脉脉春云愁,有女讴齐瑟。”意思是说,春日里,云层低垂,笼罩着大地,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有一位女子正在唱歌,歌声宛转悠长。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通过写景来表现音乐的美。

接下来的四句是写人物的动作:“鼓瑟亦何为,收袂返终日。”意思是说,那位女子在弹琴,为什么她弹了一天还不愿意收手呢?这两句诗描写了这位女子弹琴时的情景。其中,“鼓瑟”、“收袂”分别写出了弹奏乐器的动作,“终日”则写出了弹奏时间之久。

诗人又描绘了一位仙人的形象:“山中有仙人,披发长过膝。”意思是说,山里面住着一位仙女,她的头发长过膝盖,披散着。这两句诗描写了一位仙女的外貌。其中,“披发”既写出了其长发,又写出了其披散的样子,“长过膝”则写出了她的身材之高。

诗人又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琴声:“月光弹素琴,一曲幽且逸。”意思是说,月光下,他正弹奏着一把朴素的琴,那曲调幽远而闲逸。这两句诗描写了琴声的特点和演奏者的心情。其中,“月光”既写出了月光照耀下的琴声,又写出了其幽远而闲逸的意境,“一曲”则写出了琴声的悠扬和连绵。

诗人描绘了弹奏者弹琴的场景:“一弹弹再弹,齐女和歌出。”意思是说,他连续地弹奏着琴,那齐女也随着他的琴声唱起了歌。这两句诗描写了弹奏者与听者之间的互动场景。其中,“再弹”既写出了弹琴的连续性,又写出了听者的反应,“齐女和歌”则写出了弹奏者与齐女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人又描绘了弹奏者弹琴的技巧:“水升山可沉,琴瑟工难述。”意思是说,当弹奏者的手指拨动琴弦时,就像泉水上升,山峰下沉一样自然;那琴瑟之声美妙得难以用言语表述。这两句诗描写了弹奏者弹琴的技巧和境界。其中,“水升山可沉”既写出了弹奏者弹琴时的自然和流畅,又比喻出了琴声的深远和浑厚,“琴瑟工难述”则写出了弹奏者与琴瑟之间的默契和和谐。

诗人以景结情:“一弹弹再弹,齐女和歌出。水升山可沉,琴瑟工难述。”意思是说,当弹奏者的手指再次拨动琴弦时,那齐女也随着他的琴声唱起了歌。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弹奏者和听者都沉浸在音乐的艺术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