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暖少寒春不晴,最伤心处是清明。
故园寒食花争发,雨歇莺啼千万声。
【注释】
- 清明:指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4月5日前后。
- 最伤心处是清明:指清明节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为明显的时候,也是人们心情最为沉重的时候。
- 故园:故乡。
- 寒食:古代在清明前一天或二天禁火的习俗。
- 花争发:花儿争相开放。
- 雨歇莺啼千万声:春雨过后,黄莺啼声千万遍。
【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为背景,描绘了清明节前后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心境。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首句“多暖少寒春不晴”,描述了春天气候的特点。春天虽然温度适宜,但天气并不晴朗,这与清明节期间阴雨绵绵、天气多变的情况相吻合。这里的“多暖”和“少寒”都是对春天气候的描述,而“春不晴”则暗示了春天的不确定性和变幻莫测。
第二句“最伤心处是清明”,表达了人们对清明节的情感体验。清明节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为明显的时候,也是人们心情最为沉重的时候。这里的“伤心”不仅仅是因为天气的变化,更可能是因为清明节与亲人的离别有关,让人感到哀伤和失落。
第三句“故园寒食花争发”,描绘了故乡的景象。在清明节这一天,故乡的花儿争相开放,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美好的愿望。这里的“争发”一词,不仅描绘了花朵的生机勃勃,也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第四句“雨歇莺啼千万声”,描绘了清明节后的场景。春雨过后,黄莺啼声千万遍,象征着大自然的复苏和生命力的延续。这里的“莺啼”不仅描绘了鸟儿的欢快叫声,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观和人们情感的体验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