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暖少寒春不晴,最伤心处是清明。
故园寒食花争发,雨歇莺啼千万声。

【注释】

  1. 清明:指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4月5日前后。
  2. 最伤心处是清明:指清明节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为明显的时候,也是人们心情最为沉重的时候。
  3. 故园:故乡。
  4. 寒食:古代在清明前一天或二天禁火的习俗。
  5. 花争发:花儿争相开放。
  6. 雨歇莺啼千万声:春雨过后,黄莺啼声千万遍。

【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为背景,描绘了清明节前后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心境。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首句“多暖少寒春不晴”,描述了春天气候的特点。春天虽然温度适宜,但天气并不晴朗,这与清明节期间阴雨绵绵、天气多变的情况相吻合。这里的“多暖”和“少寒”都是对春天气候的描述,而“春不晴”则暗示了春天的不确定性和变幻莫测。

第二句“最伤心处是清明”,表达了人们对清明节的情感体验。清明节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为明显的时候,也是人们心情最为沉重的时候。这里的“伤心”不仅仅是因为天气的变化,更可能是因为清明节与亲人的离别有关,让人感到哀伤和失落。

第三句“故园寒食花争发”,描绘了故乡的景象。在清明节这一天,故乡的花儿争相开放,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美好的愿望。这里的“争发”一词,不仅描绘了花朵的生机勃勃,也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第四句“雨歇莺啼千万声”,描绘了清明节后的场景。春雨过后,黄莺啼声千万遍,象征着大自然的复苏和生命力的延续。这里的“莺啼”不仅描绘了鸟儿的欢快叫声,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观和人们情感的体验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