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雩都道,山途喜乍晴。
溪流迟渡马,冈树隐前旌。
野屋多移灶,穷苗尚阻兵。
迎趋勤父老,无补愧巡行。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在夔州所作。诗的首句“积雨雩都道”,指诗人自渝州至云安(今四川重庆云阳)间,经巫峡时所经之地。“雩”(yú)是古代求雨祭天之礼。

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注释:

还赣
回到赣州府。

积雨雩都道,山途喜乍晴。
连续数日的细雨终于停了,山路变得明朗起来。

溪流迟渡马,冈树隐前旌。
溪水缓慢地流淌,可以从容地过河;山上的树木遮住了前行的路标。

野屋多移灶,穷苗尚阻兵。
野外的房屋很多已经迁移,穷苦的百姓仍然受到战争的影响。

迎趋勤父老,无补愧巡行。
迎接并尊敬年长的人,感到自己没有贡献以感到惭愧。

赏析:
杜甫的诗歌常常表达出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此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和人物,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关注。首句“积雨雩都道”就点明了时间背景,而“山途喜乍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天气好转、道路明朗的喜悦心情。接下来,他描述了沿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溪流迟渡马”、“冈树隐前旌”,以及“野屋多移灶”等,都反映出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把握。

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自我反省,“迎趋勤父老”体现了他对于尊老敬贤的重视,但同时他也感到自己没有实际的贡献来回报社会,这反映出诗人深刻的自责和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以及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