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参差暮角催。
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
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连云向晚开。
尺素屡题还屡掷,衡南那有雁飞回?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山城高下见楼台:描述了山间城市的高低起伏,以及楼台的轮廓。通过“见”字,表达了诗人在高处俯瞰的视角,展现了山城的壮美景色。
- 野戍参差暮角催:野边的小哨所参差不齐,傍晚时分传来了号角声。这里的“野戍”指的是野外的哨所,而“参差”则形容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周围。
- 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描述了通往山顶的道路和来自远方的行人。通过“贵竹”,暗示了道路可能比较崎岖或珍贵,而“夜郎人”则可能是指远方来的客人。
- 莺花夹道惊春老:描述了沿途的美景,春天的气息随着莺鸟和花朵而逝去。这里的“夹道”描绘了一条道路两旁满是春天的景象。
- 雉堞连云向晚开:描述了城墙上的雉堞在夕阳下逐渐开放的景象。这里的“雉堞”指的是古代城墙上用于防御的矮墙,而“连云”则形容其壮观。
- 尺素屡题还屡掷:诗人多次尝试书写诗句,但每次都被抛弃,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失落的心情。这里的“尺素”指的是书信或诗稿,而“屡题还屡掷”则描绘了诗人反复尝试却无法留下痕迹的困境。
- 衡南那有雁飞回: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这里的“衡南”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家乡所在地,而“雁飞回”则是借指诗人渴望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思想家王守仁的作品,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和对国家的期待。通过对兴隆卫的见闻和感受,抒写其音讯难通、欲归不能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