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相逢是戏场,何须傀儡夜登堂?
繁华过眼三更促,名利牵人一线长。
稚子自应争诧说,矮人亦复浪悲伤。
本来面目还谁识?
且向樽前学楚狂。

【解析】

此诗的首联写傀儡戏在民间十分流行,人们争相观看,作者也在其中。颔联“繁华过眼三更促,名利牵人一线长”,以“三更”与“一线”比喻人生之短暂和名利之渺小,抒发了诗人的感慨。颈联“稚子自应争诧说,矮人亦复浪悲伤”用孩童争看傀儡戏、矮人感叹世事无常作比喻,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尾联“本来面目还谁识?且向樽前学楚狂”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在末句中以楚狂接引自己超然物外,摆脱世俗的羁绊,表现出诗人追求高远的人生境界的强烈愿望。

【答案】

(观)处处相逢是戏场,何须傀儡夜登堂!

(注:观为观看之意,傀儡即木偶戏。)

(赏析):本篇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通过观赏傀儡戏,抒发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名利得失的看法。

首联“处处相逢是戏场,何须傀儡夜登堂?”诗人看到处处都是演戏的地方,不禁想到傀儡戏也是在台上演出的;何必一定要等到夜晚才能看到这些呢?“夜”在这里是虚词,指晚上,“夜登堂”则是指登上戏台。

颔联“繁华过眼三更促,名利牵人一线长”,用“三更”与“一线”比喻人生之短暂和名利之渺小,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颈联“稚子自应争诧说,矮人亦复浪悲伤”,用孩童争看傀儡戏、矮人感叹世事无常作比喻,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

尾联“本来面目还谁识?且向樽前学楚狂”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意思是:人生本来的面目又有谁能了解呢?不如暂且放下世俗的羁绊,像楚狂那样洒脱吧!“楚狂”典出《庄子》中的一段故事: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飘飘然飞入花丛之中,他怡然自得地享受着这自由快乐的生活,但醒来时却不知是庄周梦为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这里用来表示诗人要摆脱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