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
山阴入户川光暮,林影浮空暑气高。
树老岂能知岁月,溪清真可鉴秋毫。
但逢佳景须行乐,莫遣风霜著鬓毛。

这首诗是徐都宪在南庵与同游的朋友们一起游览时所作的次韵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
这句诗描述了岩寺中春天的景象。“藏春长不夏”说明这个地方四季分明,春天和夏天都被很好地保护着,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而“江花映日艳于桃”则描绘了江边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如此绚烂多彩,甚至超过了桃花。

第二句:“山阴入户川光暮,林影浮空暑气高。”
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夕阳下山阴的景色。诗人通过“川光暮”来表达傍晚时分,河流上的阳光变得柔和、宁静;而“林影浮空暑气高”则形容树木的影子在空旷的天空中飘荡,暑气似乎也随之升高。

第三句:“树老岂能知岁月,溪清真可鉴秋毫。”
这里提出了一个关于自然与时间的思考。“树老岂能知岁月”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即使是一棵古老的树,也无法准确地知道它活了多少年;“溪清真可鉴秋毫”则强调了清澈的溪水能够清楚地反映出秋天的细微之处。

第四句:“但逢佳景须行乐,莫遣风霜著鬓毛。”
最后一句是对人生态度的抒发。诗人认为,每当遇到美好的景色时,都应该尽情地享受和游乐,不要等到白发苍苍时才后悔没有好好享受生活。这里的“风霜”比喻人生的艰辛和不易,而“着鬓毛”则意味着时光易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赏析:
这首诗以徐都宪在南庵与朋友们的游玩为背景,通过对岩寺、江花、山阴以及溪水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卷。同时,诗人也在字里行间融入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