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馀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
登临授简谁能赋?
千古新亭一怆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登阅江楼(首句)
  • 译文:登上了望京楼。
  • 注释:此句直接点出了诗的主题——登上高楼,眺望远方。”阅江楼”是作者的登临之处,也是他抒发感慨的地方。
  1. 绝顶楼荒旧有名(第二句)
  • 译文:登至绝顶,这里曾经是有名的地方。
  • 注释:这句描绘了登楼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的感慨。”绝顶”意味着山顶,”旧有名”则是指曾经的繁荣。
  1. 高皇曾此驻龙旌(第三句)
  • 译文:高皇帝曾经在这里驻足。
  • 注释:这里的”高皇”指的是朱元璋,”驻龙旌”形容其威严和壮观。
  1.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第四句)
  • 译文:虽然地势险要,但仍然保持道德的高尚;守卫在这里难道只是一座石头之城吗?
  • 注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坚守信念、不为外物所动的态度。”道德”强调内在的修为,”虚天堑”比喻形势虽然严峻,但并非无解。”蛮夷”指边远地区,而”岂石城”则表明城墙非石筑,而是以土为基,寓意虽小却坚实。
  1. 山色古今馀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第五句)
  • 译文:山色历经古今依然保留着帝王之气,江水流淌也随着天地的变化发出秋天的声音。
  • 注释:这两句描绘了山与水的自然景观,以及这些景观与历史背景的关系。”王气”暗示了历史的厚重,”秋声”则增添了季节感。
  1. 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第六句)
  • 译文:登临此处,向谁去授书?只有千古以来的新亭让我感到悲伤。
  • 注释:这句反映了作者的孤独感和个人情感的哀愁。”新亭”可能是指某种纪念性建筑或地点,”怆情”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综合赏析
这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的历史情怀和对现实的感慨。通过对”阅江楼”的历史回顾和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同时,通过对比”高皇曾此驻龙旌”和”守在蛮夷岂石城”,强调了坚守信念的重要性。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无限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哲理意蕴,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