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秋庭月色新,乾坤何处更闲人?
高歌度与清风去,幽意自随流水春。
千圣本无心外诀,《六经》须拂镜中尘。
却怜扰扰周公梦,未及惺惺陋巷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夜坐》。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独坐秋庭月色新,乾坤何处更闲人?
“独坐”表达了诗人独自坐在庭院中的情景。“秋庭”指的是秋天的庭院,“月色新”形容月亮明亮清澈。“乾坤何处更闲人?”意味着在宇宙之间,还有谁能比自己更闲适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自满和自豪。
高歌度与清风去,幽意自随流水春。
“高歌度”表示高声歌唱,“清风去”暗示歌声随着清风飘荡。“幽意自随流水春”意味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与春天相融合,如同流水般自然流淌。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情景。
千圣本无心外诀,《六经》须拂镜中尘。
“千圣本无心外诀”指的是众多圣人并没有超脱于世外的秘诀,而是专注于内在的修养和实践。“《六经》须拂镜中尘”指的是《六经》需要像擦拭镜子一样,去除其中的尘埃,恢复其本来的光明和智慧。这里的“拂镜中尘”象征着对知识的净化和提升。
却怜扰扰周公梦,未及惺惺陋巷贫。
“却怜”表示同情,“周公梦”指周公梦蝴蝶,是古代的一个典故,用来比喻人生如梦,难以捉摸。“未及惺惺陋巷贫”意味着诗人认为自己虽然身处贫穷,但心灵清明,没有迷失方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和对于精神追求的执着。
这首诗以“夜坐”为题,通过描述诗人独自坐在庭院中的情境,抒发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精神世界的探求。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知识以及人生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