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厌西楼坐夜深,几人今夕此登临?
白头未是形容老,赤子依然浑沌心。
隔水鸣榔闻过棹,映窗残月见疏林。
看君已得忘言意,不是当年只苦吟。
天泉楼夜坐和萝石韵
王守仁诗意赏析与现代价值
- 作者简介
- 王守仁: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字伯安,后改号阳明子。
- 生平简介:十五岁时访游名山大川,对兵法、山川形胜有独到见解。
- 主要成就:弘治十二年进士出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等职。
诗作原文
莫厌西楼坐夜深,几人今夕此登临?
白头未是形容老,赤子依然浑沌心。
隔水鸣榔闻过棹,映窗残月见疏林。
看君已得忘言意,不是当年只苦吟。诗句释义
- 莫厌西楼坐夜深,几人今夕此登临?
表达了诗人对夜深时分独坐在西楼上的渴望及对此景之向往,暗示了对宁静夜晚的欣赏与珍视。
- 白头未是形容老,赤子依然浑沌心。
通过“白头”与“赤子”的对比,揭示了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应保持的心态和本质。
- 隔水鸣榔闻过棹,映窗残月见疏林。
描绘了一幅夜晚河边的景象,通过声与色的描写增强了画面感。
- 看君已得忘言意,不是当年只苦吟。
赞赏对方在此刻能够忘却一切言语,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而不仅仅是苦思冥想。
- 诗歌鉴赏
-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平和与超脱。
- 运用对比手法,将“白头”与“赤子”进行对照,凸显了人生态度的转变与成熟。
- 借助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感官体验,加深了读者对于场景的感受力。
- 强调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体现了作者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
- 现代价值与启示
- 提醒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应学会放慢脚步,欣赏身边的美好。
- 倡导人们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不受世事纷扰所动,保持本真性情。
- 鼓励人们在喧嚣中寻找宁静,在简单中找到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