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
乾坤是易原非画,心性何形得有尘?
莫道先生学禅语,此言端的为君陈。
注释:
- 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 你的身形都是天然形成的,不需要寻找他人来证明或证实。
- 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
- 只需致力于培养内在的道德和智慧,不必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旧书中。
- 乾坤是易原非画,心性何形得有尘?
- 天地之间的变化是自然而易理解的,不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心性是无形的,不应受尘埃影响。
- 莫道先生学禅语,此言端的为君陈。
- 不要认为先生只是在谈论禅宗的话语,这些话语才是真正有益于您(学生)的建议。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王守仁)的《示诸生》三首中的第三首。这首诗主要教导学者要注重内心的修养,而不是追求外在的形式和形式。王阳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道德教育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学问应该关注于内在的道德和智慧的培养,而不是沉迷于表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一句“尔身各各自天真”强调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性和纯真的本质,无需依赖他人的评价。王阳明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善良和纯净的本性,这种内在的力量是无需外界的证明和验证的。
第二句“不用求人更问人”则进一步强调了个人自主的重要性。王阳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内心去理解和认识世界,而不是盲目地跟随别人的脚步或寻求他人的指导。这是对个人自由和发展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于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培养。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王阳明关于道德修养和知识学习的看法。他认为,只要致力于培养自己的道德和智慧,就不必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无用的旧书。这是因为真正的知识和智慧是建立在内心修养的基础之上的,而不在于外部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一句“莫道先生学禅语”,则是一种反讽的表达方式。王阳明在这里并不是在讨论禅理,而是在提醒学生们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表面的形式和形式上。他强调的是内心的修养和智慧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和表现。
这首诗通过对王阳明哲学思想的深刻阐述,传达了他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观。他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内在力量,不应该被外界的影响所左右。同时,他也非常强调内心的修养和智慧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一个人真正成为有能力的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