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
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注释】
无声无臭:指默默无闻,没有名气。
独知时:独自知道时机。
此是乾坤:这是天地万物的根本所在。
万有基:万事万物的根源。
抛却自家无尽藏:抛弃自己所有的知识。
沿门持钵效贫儿:沿门乞讨,如同一个贫穷的孩子。
【赏析】
这首诗写于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晚年,当时他已退居家乡,讲学之余,常常吟诗作文。此诗是他给诸生(学生)的四首诗之一,其内容主要阐述“良知”学说,并以此勉励诸生。全诗以议论为主,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富有哲理。
第一句“无声无臭独知时”,意思是说“良知”像是一个不声不响的存在,默默地知道一切事物发展的时机。这一句是整首诗的核心思想,也是对“良知”的赞美和肯定。
第二句“此是乾坤万有基”,则进一步强调了“良知”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认识能力,更是整个宇宙、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所在。这种观念在古代哲学中并不鲜见,但在这里却被王阳明赋予了新的意义,使之成为理解世界、认识自我的重要工具。
第三句“抛却自家无尽藏”,则是对“良知”的进一步阐释。在这里,“自家无尽藏”被理解为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而抛却这些知识正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这种观点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中并不多见,但王阳明却将其作为自己的主张。
最后一句“沿门持钵效贫儿”,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乞丐,却仍然保持着一颗善良、朴实的心,愿意向那些比他更困难的人伸出援手。这种精神与“良知”的理念不谋而合,都是对人性中美好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良知”的论述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真谛、社会道德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