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即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
谁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却是谁?
注释:良知即是指人独自认知事物时所显现的本心。这种良知之外,便没有其他的东西存在了。
谁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却是谁?
赏析:诗人借“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良知,然而,真正能够认识并保持住自己的良知的人却不多。
良知即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
谁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却是谁?
注释:良知即是指人独自认知事物时所显现的本心。这种良知之外,便没有其他的东西存在了。
谁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却是谁?
赏析:诗人借“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良知,然而,真正能够认识并保持住自己的良知的人却不多。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 湘江:指湖南一带的江流。 秋半:秋季已过半,指初秋。 井梧稀:井旁梧桐稀少。 碎杵零砧:捣衣声碎而断续。趱客衣:催促客人的衣服。 一榻(zhuā):一张床。 流黄:流光溢彩,指月亮。 花迷:花影迷乱。 红桥:即“虹桥”,在长沙城东湘江西岸。 酒薄被愁欺:酒喝得少,被褥却感到寒冷。被,通“披”。 许大心儿万感齐:心中有许多感触,像天一样广大。 滴尽铜莲:指泪滴湿透铜镜。
【注释】 1.王元诚:唐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小名献之。 2.王郎:即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画家。 3.中书:指中书省(官署名,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为三省之一)。 4.铁为笔:用铁制的毛笔书写。 5.坚珉:坚硬的石头。 6.画沙:在白纸或绢上绘画。 7.唐长史: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甫,号少陵野老。 8.拔毫:指写字用的毛笔。 9.高堂:指高大的殿堂。 10.鸾笺
【诗句注释】 1.梦游黄鹤楼:梦中游览黄鹤楼。 2.扁舟:小船,泛指行船。 3.下临风雨翔寥廓:俯瞰风雨中高远辽阔的空间。 4.长江:指长江水系。 5.巫峡天边一丝络:巫山一带的云彩像丝带一样。 6.春阴:春天的阴霾。 7.洞庭野:洞庭湖边的原野。 8.斜日:太阳偏西。 9.汉阳阁: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是古时长江上的一座重要渡口和军事要塞。 10.九疑峰:位于今湖南省永州县境内
【诗句释义】: 1. 两溪之间,桃花江水涨满,漫空都是绿色。 2. 站在岸边远望,我徘徊不定,伸手搔首。 3. 三山高耸入云端,鳌鱼竞相争斗,盘涡深处有蛟龙在洗澡。 4. 问那垂虹桥的壮丽景色是否与它相比,可惜神速不及。 5. 流水潺潺流淌,清澈如同玉石。 6. 夜幕降临时,月光如玉般明亮。 7. 对着月亮弄影子,举杯向月共饮。 8. 不要笑话主人痴傻,因为许多行客都羡慕不已。 9.
【赏析】: 这是一首题于谦祠的对联。上联写于谦为国为民,赤手挽银河;下联写于谦忠心耿耿,青山埋白骨。全诗表现了诗人对于谦的崇敬怀念之情。 首句“公”指于谦,“公自大名垂宇宙”是说于谦的声名传遍天下。这句的意思是:你(于谦)自己的名字传遍了天下,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业绩和名声。 次句“青山埋白骨”,意思是:青山掩埋着你的白骨。这一句的意思是:你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英勇牺牲,青山永远铭记着你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岳的《游岳麓书事》。下面是诗句的逐句翻译: 浮屠观阁摩青霄,盘据名区遍寰宇。 其徒素为儒所摈,以此方之反多愧。 爱礼思存告朔羊,况此实作匪文具。 人云赵侯意颇深,隐忍调停旋修举。 昨来风雨破栋脊,方遣圬人补残敝。 予闻此语心稍慰,野人蔬蕨亦罗置。 欣然一酌才举杯,津夫走报郡侯至。 此行隐迹何由闻,遣骑候访自吾寓。 潜来鄙意正为此,仓卒行庖益劳费。 整冠出讶见两盖
溪石何落落 溪水何泠泠, 坐石弄溪水, 欣然濯我缨。 溪水清见底, 照我白发生。 年华若流水, 一去无回停。 悠悠百年内, 吾道终何成。 注释: 1. 溪石:指的是溪边的石头。 2. 落落:形容石头的形状或状态不整齐、不规则。 3. 泠泠:形容溪水的声音清澈、流畅。 4. 坐石弄溪水:坐在石头上玩弄着溪水。 5. 欣然:愉快地。 6. 濯我缨:洗掉我头上的帽子,即洗澡。 7
这首诗是作者在正德丁卯年赴谪贵阳龙场驿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营茅乘田隙(营茅:建房或建造房屋) 利用田地的缝隙,抓紧时间建起了茅草屋。 洽旬始苟完(洽旬:十天) 经过十天的努力,简陋的房屋终于建成。 初心待风雨(初心:最初的心意或计划) 等待风雨的到来,以考验房屋的坚固程度。 落成还美观(落成:建成,完工) 房屋建成后,依然美丽。
诸生来(赴谪诗。正德丁卯年赴谪贵阳龙场驿作) 简滞动罹咎,废幽得幸免。 夷居虽异俗,野朴意所眷。 思亲独疚心,疾忧庸自遣。 门生颇群集,樽单亦时展。 讲习性所乐,记问复怀腼。 林行或沿涧,洞游还陟巘。 月榭坐鸣琴,云窗卧披卷。 澹泊生道真,旷达匪荒宴。 岂必鹿门栖,自得乃高践。 【注释】: 1. 简:简慢 2. 滞动:停留的动乱 3. 罹(lí):遭受,遭遇 4. 废:废置,贬谪 5. 夷居
方园不盈亩,蔬卉颇成列。 分溪免瓮灌,补篱防豕蹢。 芜草稍焚薙,清雨夜来歇。 濯濯新叶敷,荧荧夜花发。 放锄息重阴,旧书漫披阅。 倦枕竹下石,醒望松间月。 起来步闲谣,晚酌檐下设。 尽醉即草铺,忘与邻翁别。 注释: 1. 方园不盈亩:方形的园地不大,面积不太多。 2. 蔬卉颇成列:蔬菜瓜果排列得整整齐齐。 3. 分溪免瓮灌:将溪水分流灌溉,避免瓮罐装满后再倒水。 4. 补篱防豕蹢
【注释】 无声无臭:指默默无闻,没有名气。 独知时:独自知道时机。 此是乾坤:这是天地万物的根本所在。 万有基:万事万物的根源。 抛却自家无尽藏:抛弃自己所有的知识。 沿门持钵效贫儿:沿门乞讨,如同一个贫穷的孩子。 【赏析】 这首诗写于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晚年,当时他已退居家乡,讲学之余,常常吟诗作文。此诗是他给诸生(学生)的四首诗之一,其内容主要阐述“良知”学说,并以此勉励诸生。全诗以议论为主
【注释】 人人:指每个人。定盘针:比喻指南或定心之工具,即定星,比喻定见、主见。万化:万事万物的变化。根源:事物发生的根本。枝枝叶叶外头寻:比喻从表面、外部去寻找答案。 【赏析】 这首诗是王阳明的名篇,其内容大意是说人人都有一颗“良知”之心,只要我们用它来去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就能找到事情的真相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去盲目地追求表面的现象和细节。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而深刻
诗句解读 1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此句询问的是“你”为何每日心烦意乱、不得安宁。在佛教中,烦恼通常指内心的困扰和障碍。此处强调了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常面临的难题。 2. 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此句回应前句的询问,指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圣门”(即佛教中的寺庙或修行场所,象征精神的归宿和修行的方法)中没有直接传授的言语,但实际上指导修行的“良知”二字却至关重要
【注释】 答人问良知二首:这是一首七绝,表达了作者关于认识自我、自我感受的观点。 知得良知却是谁:良知是指人的本性,是人的本心,是人的内在道德准则。知得良知却是谁,即要了解自己的良知。 自家痛痒自家知:只有你自己才真正知道什么是痛苦和快乐。因为只有你自己才经历过,你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痛苦和快乐。 若将痛痒从人问:如果把痛苦和快乐的原因归咎于别人,那么痛苦和快乐就失去了意义。 痛痒何须更问为
注释:饥饿时吃饭,疲倦时睡觉,这都是修行的一种方式。这种修行更加玄妙。我这样说给世人听,他们都不会相信的,因为真正的修行是不需要从身体外去寻找什么神仙的。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于“修行”这一概念的解释和阐述。他认为,无论是饥饿、疲倦,还是其他的任何感觉和状态,都是修行的一部分。这些修行并不是为了获得外在的事物或者达到某种境界,而是通过内在的修养和调整,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寄题玉芝庵 尘途骏马劳千里,月树鹪鹩足一枝。 身既了时心亦了,不须多羡碧霞池。 注释: 尘途:比喻世俗的道路或官场。 骏马:良马,喻指高官显贵。 劳千里:辛苦劳累。 月树:月亮下的树木,暗指清幽的自然环境。 鹪鹩:一种鸟,生活在树上,常用来比喻隐居生活。 足一枝:足够一根树枝。 身既了时:指生命已经结束。 心亦了:指内心平静、安详。 不须多羡碧霞池:不要羡慕碧霞宫的水池。碧霞宫是道教中的一处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