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生诚楚人,但识庐山高,庐山之高犹可计寻丈。
若夫泰山,仰视恍惚,吾不知其尚在青天之下乎,其已直出青天上?
我欲仿拟试作《泰山高》,但恐培塿之见未能测识高大,笔底难具状。
扶舆磅礴元气钟,突兀半遮天地东。南衡北恒西泰华,俯视伛偻谁争雄?
人寰茫昧乍隐见,雷雨初解开鸿蒙。绣壁丹梯,烟霏霭䨴。
海日初涌,照耀苍翠。平麓远抱沧海湾,日观正与扶桑对。
听涛声之下泻,知百川之东会。天门石扇,豁然中开。
幽崖邃谷,襞积隐埋。中有逐世之流,龟潜雌伏,餐霞吸秀于其间,往往怪谲多仙才。
上有百丈之飞湍,悬空络石穿云而直下,其源疑自青天来。
岩头肤寸出烟雾,须臾滂沱遍九垓。古来登封,七十二主。
后来相效,纷纷如雨。玉检金函无不为,只今埋没知何许?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欧生诚楚人,但识庐山高”
  • 注释:作者自称为楚人,但他只认识庐山的高。
  • 译文:作者自称为楚人,但他只认识庐山的高。
  • 赏析:通过自我描述,表明自己的学识或见解有限。
  1. “庐山之高犹可计寻丈”
  • 注释:庐山的高度还可以用丈来计算。
  • 译文:庐山的高度还可以用丈来计算。
  • 赏析:形容庐山之高,令人惊叹不已。
  1. “若夫泰山,仰视恍惚,吾不知其尚在青天之下乎,其已直出青天上?”
  • 注释:至于泰山,仰望它时感到模糊,我不知道它是否还在天空中。
  • 译文:至于泰山,仰望它时感到模糊,我不知道它是否还在天空中。
  • 赏析: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其难以捉摸、超越寻常的感受。
  1. “我欲仿拟试作《泰山高》”
  • 注释:我想模仿并尝试写《泰山高》。
  • 译文:我想模仿并尝试写《泰山高》。
  • 赏析:表明作者的创作意图,试图通过模仿来表达自己对泰山的敬畏之情。
  1. “但恐培塿之见未能测识高大,笔底难具状”
  • 注释:但恐怕只是凭借个人的狭隘见识,无法真正理解泰山的高大,笔下难以充分描绘。
  • 译文:但恐怕只是凭借个人的狭隘见识,无法真正理解泰山的高大,笔下难以充分描绘。
  • 赏析:反映了作者在表达泰山时所遇到的困难,同时也揭示了他对泰山敬畏的情感。
  1. “扶舆磅礴元气钟”
  • 注释:大地孕育着强大的元气。
  • 译文:大地孕育着强大的元气。
  • 赏析:形象地描述了大地的生命力和力量。
  1. “突兀半遮天地东”
  • 注释:山峰突兀而起,部分遮挡了天空。
  • 译文:山峰突兀而起,部分遮挡了天空。
  • 赏析: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观。
  1. “南衡北恒西泰华,俯视伛偻谁争雄?”
  • 注释:南方有衡山,北方有恒山,西方有华山。从高处俯瞰,弯腰驼背的人们都显得微不足道。
  • 译文:南方有衡山,北方有恒山,西方有华山。从高处俯瞰,弯腰驼背的人们都显得微不足道。
  • 赏析:通过对比,强调了泰山的崇高地位。
  1. “人寰茫昧乍隐现,雷雨初解开鸿蒙”
  • 注释:人类世界朦胧隐约,刚刚经历了一场雷雨,似乎揭开了宇宙的奥秘。
  • 译文:人类世界朦胧隐约,刚刚经历了一场雷雨,似乎揭开了宇宙的奥秘。
  • 赏析: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传达了作者对宇宙的敬畏之情。
  1. “绣壁丹梯,烟霏霭䨴”
  • 注释:如绣般的墙壁,丹色的阶梯,烟雾缭绕,云雾弥漫。
  • 译文:如绣般的墙壁,丹色的阶梯,烟雾缭绕,云雾弥漫。
  • 赏析:形象地描绘了泰山的宏伟景象。
  1. “海日初涌,照耀苍翠”
  • 注释:大海里的太阳刚刚升起,阳光照耀着郁郁葱葱的山峦。
  • 译文:大海里的太阳刚刚升起,阳光照耀着郁郁葱葱的山峦。
  • 赏析: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1. “平麓远抱沧海湾,日观正与扶桑对。”
  • 注释:平坦的山麓远接着大海的湾口,日观峰正好面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
  • 译文:平坦的山麓远接着大海的湾口,日观峰正好面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
  • 赏析:通过描绘日观峰的位置和景象,增强了读者对泰山的印象。
  1. “听涛声之下泻,知百川之东会”
  • 注释:倾听涛声之下泻的声音,可以得知百条河流汇聚向东奔流的景象。
  • 译文:倾听涛声之下泻的声音,可以得知百条河流汇聚向东奔流的景象。
  • 赏析:通过倾听涛声,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1. “天门石扇,豁然中开”
  • 注释:天门石扇如同被打开一样突然展开。
  • 译文:天门石扇如同被打开一样突然展开。
  • 赏析:形象地描绘了泰山天门的壮丽景观。
  1. “幽崖邃谷,襞积隐埋”
  • 注释:幽深的山谷中堆积着岩石,隐蔽而未被发现。
  • 译文:幽深的山谷中堆积着岩石,隐蔽而未被发现。
  • 赏析:通过描绘山谷的隐蔽之美,增添了神秘感。
  1. “中有逐世之流,龟潜雌伏,餐霞吸秀于其间,往往怪谲多仙才。”
  • 注释:其中有许多追逐世俗的人,龟缩潜伏,吸收其中的灵气和美丽,他们常常表现出怪异和神奇才能。
  • 译文:其中有许多追逐世俗的人,龟缩潜伏,吸收其中的灵气和美丽,他们常常表现出怪异和神奇才能。
  • 赏析:通过描绘追求仙境之人的形象及其特点,表达了对超然境界的追求。

作品赏析

本文是王守仁的作品《泰山高次王内翰司献韵》,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敬畏之情和对自然界伟大力量的赞叹。文章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泰山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通过对比人寰和宇宙的关系,进一步突出了泰山的崇高和伟大。整体而言,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泰山高次王内翰司献韵》是一首赞美泰山的诗篇。作者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泰山描绘得栩栩如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入剖析,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未来世界的无限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