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近都城暑不炎,晚来凉气雨馀添。
楼台何处秋横笛,机杼邻家夜织缣。
吟对篆烟凭曲几,卧看银汉傍虚檐。
翻思褦襶江南日,冠服何繇得整严。
【注释】
三次前韵:指杜甫《登高》诗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三、四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此诗与杜诗同用前韵,但内容不同。
暑不炎:炎热的夏天没有炎热的天气。
横笛:竖笛。
缣(jiān):细绢。
篆烟:指蜡烛燃尽时的余烬。
褦襶(xián yī)江南日:《史记·伍子胥列传》载:“吴王夫差败越于艾陵,大获厥魁,而吴国中虚实恐骇,……夜卧闻鼠,枕边得印,大如黍粟,圆径八分,以铁范取之,炉火照之,金灿然明。”后来,“吴印”成为吴地的图腾,“吴印”也称为“吴王印”,泛指吴地的印章。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物喻人。作者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中,因秋风凉气而感慨自己年事已高,鬓发已白。他想到江南一带,正是金风送爽的时节,人们正忙着收获。这时,他想起了吴王夫差败越的往事,不禁感到惆怅。
首联写景,先点时令和天气。“天近都城暑不炎,晚来凉气雨馀添。”成都位于盆地之中,四周高山环抱,气候温和宜人。夏日里,虽然太阳毒热,但早晚的凉风习习,让人心旷神怡。
颔联写诗人所见所感。“楼台何处秋横笛,机杼邻家夜织缣。”诗人站在楼上眺望,只见远处的楼台间传来阵阵悠扬的笛声。楼下的邻居家中,一位女子正在纺织丝帛,她的双手飞快地织着布匹。这画面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诗人置身于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之中。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之情。“吟对篆烟凭曲几,卧看银汉傍虚檐。”诗人坐在窗旁的书桌前,借着烛光吟诵诗词;躺在床上,仰望天空中的银河。这些描写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江南的美丽风光。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迈体衰、鬓发苍苍的无奈。“翻思褦襶江南日,冠服何繇得整严。”诗人回想起当年吴王夫差败越的情景,不禁感叹时光荏苒,自己年老体衰,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风采。同时他也意识到,要想保持威严庄重的形象,就必须注重自己的仪表仪容。
这是一首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年迈体衰、鬓发苍苍的无奈之情的咏物诗。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故事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的追求。